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光圈裡的老香港

【本報訊】近年港人熱衷於「集體回憶」,對清拆、保育等議題變得相當敏感。一個地方要發展,重建是必然的一環,巿民縱然全力抵抗,香港仍然有變遷。要留住「集體回憶」,也許只能按下快門,將重要的回憶寄託予小小的光圈。時間流移、都巿發展頻繁,地方記憶急劇消失,現代人要重新建構過去香港的痕跡,唯有靠一幅幅老照片。

記者:梁崇碧 編輯:陳翔翎

施政報告出爐,又是一堆堆開山、填海、重建等大型發展工程。相反,這幾年香港人熱衷擁有「集體回憶」,從天星碼頭、皇后碼頭、菜園村到龍尾灘,每一次清拆行動,都引起港人不滿,遊行抗議,然後演變成抗爭行動。要懷緬過去,收集老照片可能也是個好方法。

地方照最受歡迎
Facebook群組「香港舊照片」自去年八月成立至今,已吸引超過17,000個「讚好」,群組創辦人余先生笑稱,起初收藏老照片其實只是他的興趣,從沒想過會有這麼多人喜歡網上版老照片,他認為這與都巿發展急速有關。幾十年間,一個個清拆重建工程不斷改變香港的面貌,人們還未來得及記住眼前,眼前的一切又開始變了,香港人想知道過去香港的樣子,令有關地方建築的舊照極受歡迎。余先生指,「地方建築很容易有幾千個讚好,例如聖誕老人『爬』係新世界中心外的照片,有好多人討論」,翻查網頁紀錄,與建築有關的照片如和昌大押、電車、灣仔海旁等,「讚好」數目果然破千。

八十後最愛老照片
余先生說,老照片可讓人回憶過去,本以為年長的人在香港經歷數十年風雨,應該對老照片最有感受,但令他驚訝的是,群組最多人讚好的年齡層為25至30多歲,余先生猜想,現時年輕人經常聽到香港數十年來的發展留不住昔日的文化和人情味,經濟發展,更破壞了地區景貌等說法,令他們更好奇,想知道過去香港的樣貌,希望透過舊照片進入往日的世界。例如看到維多利亞港後的照片,會想到填海收窄了水深港闊的港口,年輕人便會想到保育,認為香港多年來的改變,其實是在破壞自然。

照片讓真相活現眼前
雖然文章、古董等也能勾起昔日的回憶,但是香港收藏家協會會長唐卓敏指相比其他東西,老照片更能具體呈現畫面,所謂「有相為證」,只有老照片,才能讓人把地方、人物和事情定格,深藏於腦海。唐卓敏拿起渣打銀行、匯豐銀行和中國銀行並排的舊照片,指「以前匯豐銀行前面有塊空地,供停車用,現在沒有了。這張照片顯示了當時各銀行、空地和車的樣子,若以文字刻畫,人們還要聯想,可能會想不到全貌」。的確,照片比其他東西引起對舊事的聯想,來得細膩一些。

貨源少 尋寶難
老照片的數量有限,而且很多都是複製品,唐卓敏說老照片貨源少,要找到好的照片很難,不是簡單用錢便可以買到,要懂得尋寶,才能收藏至寶。從前他會到上環摩囉街等專賣古舊物件的地方才能找到老照片,但隨著時代轉變,這些老街老店人流日漸稀少,許多價值不菲的老照片已相繼出現在旺角的大型廣場,EBay等網上拍賣網站。這些地方人流較多,容易賣得好價錢,唐先生正在收集日軍侵華的舊照,有時也會到這些地方覓得好貨。

看到一個個展出多幀老照片的展覽、一張張上載到網上的舊照,從收藏、整理、到展示於人前,眾多繁複工序或許予人耗時耗費的感覺,但收藏者卻絲毫未覺疲累。余先生指出,收藏老照片只是簡單地按鍵,便能把盛載一代代人回憶的老照片存到電腦、上載到互聯網,也不費精力,輕鬆的按鈕,能吸引網民「秒like」(即剛上載數秒內便有人「讚好」)。他面帶微笑地說,看見有留言感謝自己,繼而討論照片,牽起讀者對往日香港的情懷,更覺得自己要一直上載下去。說到花錢,唐卓敏隨即哈哈大笑,說很多舊相不過「幾十蚊」,卻是歲月的痕跡,能買到歲月的跡,花數十元,絕對是價簾物美。至於時間,唐先生則把儲舊相片比喻作踢足球,「有空去玩玩,等於娛樂和休息,完全談不上浪費時間」。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新舊兼容 冰室文化不落幕

盡情笑吧 泥濘下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