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新舊兼容 冰室文化不落幕

【本報訊】綠白格子地磚、天花上搖搖欲墜的吊扇、淡黃木製餐桌配深啡鋼椅、刨冰山紅豆冰、鬆軟菠蘿油……有沒有一點似曾相識的感覺?這類冰室在六七十年代是港人的最佳歇息地,但時至今日,傳統冰室已逐步式微,舉步維艱。不過,也有商家看準大眾「懷舊」熱潮,開設裝修精美的仿懷舊冰室。新冰室雖然在裝修和食品上與舊冰室大有不同,但當中不變的是一代傳一代的「冰室文化」。

記者:易淑麗 編輯:戴緒杰

冰室曾曾風靡一時,但由於茶餐廳的大受歡迎,顧客逐漸減少,其中有不少舊冰室已被淘汰,連傳統金牌老店也相繼結業,現今全港只餘不足二十間。

半世紀的冰室 往事只能懷念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人漸被西方飲食文化影響,售賣西式食物的冰室應運而生。冰室主要提供咖啡、奶茶、紅豆冰,以及三文治、西多士等簡單食品,更有的自設麵包工場,製造新鮮菠蘿包、糕餅等。1966年開始營業的星座冰室就屬於這種最傳統的香港冰室。它雖歷經四次轉手,但仍屹立不倒,靠的是經營者的「堅持」二字。

第三代打理人黃桂蓮坦言,十分懷念昔日在冰室的時光。「那時候在對面的美麗華廣場,有很多明星喜歡到冰室休息,例如當時的大明星石燕子、張英……」對當時年紀還小的蓮姐而言,冰室特別具吸引力,故終日流連,不願離開。

蓮姐的兒子林偉健,是第四代掌舵人,回想過去至現在的冰室變遷,感觸良多。林說,以往去冰室是高消費活動,現在則是走大眾化路線;從前「星座」還有做新鮮出爐的麵包,可因師傅年紀太大現都已退休。他還回憶起當時的冰塊,是「四方形完整一塊」,放在單車上運送過來,但現在因為「甚麼都講求快捷」,這種方式已不復見。「真正的冰室大概只有在六十年代的粵語片中才能感受得到吧!」看著天花上發黃的吊扇,林嘆口氣說道。

因懷舊之名 同繫冰室情意結

開業三年,以仿懷舊作招徠的喜喜冰室,雖然不是名牌老店,但卻深受年青人歡迎。店內擺滿專業美術指導搜羅的傳統飾物,極具懷舊氣氛。老闆李成稱,開冰室是因為「一廂情願」地喜歡冰室,希望冰室文化得以保存。李曾在澳洲開過日本菜餐廳的,念念不忘冰室,源於小時候的回憶。

小時候的他,經常跟隨七十多歲、行動不便的姨丈到冰室去,最愛點個早餐,「碟上有腸仔及煎蛋,將手上的餐包沾上流出的蛋黃一起吃,最後再用餐包『擦乾』碟面的蛋黃才算吃完。」直到升上了小學、中學,李與同學的聚腳地亦在冰室。對他而言,冰室就是童年生活的全部。

尊重舊傳統 加入新概念

喜喜冰室經過多年籌備,由精心策劃而成,受到不少人的喜愛。相比傳統冰室,喜喜冰室能在餐飲業殺出一番「血路」,不是沒有原因。李老闆明白過於守舊,不利於冰室發展,便請來曾在五星級酒店工作的莫橋漢,為他設計菜單及加入特色甜品。食品上均有革新,例如店內不單賣法蘭西多士及紅豆冰,還有自創的「雞髀浮台」及「火焰炸雪糕」,全都是李老闆在外國學習的烹調技巧,將其帶到冰室之中,來個中西交融。

有人認為「冰室」就應該是傳統的最好,不過李卻認為加入新元素未必不好。「有些餐廳不斷變,變得亳無自己風格,明明是茶餐廳卻連日本烏冬都一起賣,這當然不行!」李老闆奉行的是「新元素,可以加,但不要多」。

曾經有個約七十歲的老伯在冰室試業初期,進店內點了杯紅豆冰,臨走時向李老闆說,這令他回憶起小時候在冰室裏吃的紅豆冰,更形容有百分之九十相似。李老闆聽後十分開懷,他表示,「滿足自己、滿足他人」,就是他堅持做冰室的最大原因。

<b>經營困難 老店求生機

喜喜冰室經營得有聲有色,不過面對租金的加幅,李老闆亦倍感壓力。特別是他的冰室設於銅鑼灣中心地帶,租金每月需要十多萬,加上勞工保險,成本高昂。李表示,幸而開業以來,有眾多網友捧場,在網上留言,發揮正面宣傳的效用,現在仍能在旺市佔一席之地。

但星座冰室林老闆卻不大樂觀,更面臨經營困難。第一是貨源,食材價格每個月都在變,貨源不穩令他們提心吊膽;其次是人手,林生認為已經沒有年輕人願意入行,只有老一輩的繼續堅持。

按政府法例,不能隨意改動餐廳間隔,因此,「星座」沒有經歷大型裝修,只是簡單地翻新了牆面。另外,冰室也不能從地庫搬到地上或二、三樓,人流量相對少,也就影響了生意)。綜上各種原因,林老闆只能一切依舊。「不過這樣也是好的,至少我們比一般新開的茶餐廳更有特色,裝修亦不會一式一樣。」

繼承歷史 努力面前

談及冰室的未來,林老闆直言太長遠了,「屆時不知道冰室還在不在,老實說,冰室的出路只會越來越窄,並不會是一條直路。」為了家族生意,他希望能做多久,就支撐多久。

不過能屹立逾半世紀的星座冰室,總有過人之處。林老闆認為「歷史」就是傳統冰室的優勢。在冰室身上,每一塊黑板菜單、發霉的吊扇、鏽跡斑駁的桌椅,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歷史的蹤跡。「還記得那位從中學時期就一直光顧的學生,長大後帶同他的小孩一同到冰室支持我們,我十分感激這位跨越兩代的顧客。」原來,不單是店內物品可成為歷史,連「人」都可成為冰室歷史的一部分。這種種歷史,都不是新式餐廳可以輕易取代的。

新舊冰室,各有優劣。依靠兩者相互的兼容,才能將冰室文化傳承下去。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留住聲音 細聽人生百態

光圈裡的老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