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西洋菜南街街頭藝人集散地

說到香港的街頭表演,自然想起旺角西洋菜南街。每逢入夜,整個行人專用區便會搖身成為舞台,充滿各式藝術表演,成為市民和遊人閒逛的意外收穫。印度紋身師、懷舊歌手、雜技藝人雲集熱鬧的旺角街頭,不單演繹著一門又一門精彩獨特的藝術,更演繹了他們自己的故事。

記者:李雲 編輯:唐芷晴

 

愛上另類藝術

 

紋身是很多年輕人都喜歡的玩意,但21歲的張卓宏所畫的紋身卻與眾不同,他畫的是印度紋身(Henna),即利用類似水彩的顏料,在皮膚上繪畫各種不同的圖案,是一種短暫的刺青。

 

從小立志成為藝術家,但因患有讀寫障礙,學業成績不如理想,甚至放棄自己,誤交損友,終日只懂玩樂,不學無術。四年前,跟隨家人到印度做義工,教授基層家庭廣東話,從而接觸Henna,更愛上了這門藝術。過去三年多次赴印,向當地人請教繪畫Henna的技巧。卓宏形容自己是一個「追夢者」,每天為夢想而戰。

為夢想而戰

 

現時,卓宏每晚都會在西洋菜街開檔,為客人繪畫Henna,每次收費100至200元。他表示,當初純粹只為分享藝術,後來漸漸將個人經歷滲入藝術,鼓勵事業或感情失意的客人堅持夢想。同時,又在大角咀開設小型工作室,教授基層兒童畫畫,更在今年獲亞洲電視節目《感動香港》頒發「好人好事」獎,讚揚其關顧弱勢社群的善心。

 

正職是時裝及形象設計師的卓宏雖然「百足咁多爪」,但他表示西洋菜街在其藝術生涯中是不可或缺的一段路,希望有更多五湖四海的人來作街頭表演,共同為城市增添生命力。

 

聽懷舊金曲不一定要去歌舞廳,旺角街頭也能聽到高水準的經典英文歌曲。現職物業管理員的劉偉能,人稱威哥,綽號「旺角John Lennon」。一年前,他在街頭演唱70年代英文名曲《Imagine》的片段在網上瘋傳,憑著酷似原唱者約翰連儂的聲線,引來網民一致好評。

 

街頭表演重燃音樂熱情

 

62歲的威哥,年輕時得過業餘歌唱比賽冠軍,70年代跟「豹哥」單立文夾Band,又在歌舞廳當過伴奏,後因歌舞廳結業才轉行。直到數年前,認識了一個當結他手的朋友,並組成樂隊。

後來,朋友都建議他們到西洋菜街表演,不要埋沒才華。但威哥初時認為街頭表演等同行乞,後來親身視察,發現「市民對街頭表演充滿好奇,甚至欣賞,並非我一直想像那樣,他們的反應都很正面」。

 

「樂迷支持是原動力」

 

自此,威哥每晚下班後除下制服,背上結他,與另外兩名同樣對音樂充滿熱情的隊友,在西洋菜街唱足三小時,幾乎沒有中場休息。每次表演都能吸引一二百人圍觀欣賞。有些人更是威哥的長期支持者,每晚由開場站到散場才肯離去。威哥說:「樂迷的支持是我表演的原動力。」

 

 

「出來表演是希望把中國民間的傳統雜技帶給觀眾,做到娛人娛己。」在旺角街頭耍雜技已有四年的余浦江笑言,他只會在西洋菜街表演,因為這裡匯聚了不同文化的人,包括本地人、內地及外國遊客等,可以藉此傳揚中國本土文化。

因傷退休重拾道具上街

出生湖北的余浦江,由於家境貧窮,自小拜師學習雜技,80年代隨父親來港定居。當時已經30多歲的他沒有甚麼學識,只好從事地盤工作。怎料,一次工業意外,他從六樓摔了下來,身上六條肋骨斷裂,肺部更被肋骨刺穿,從此被迫放下地盤工作,提早退休。

 

不過,「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退休後百無聊賴的余師傅開始技癢,重新穿上表演服,拿起道具,走進旺角街頭。他說:「如果沒有那次意外,可能永遠不會再接觸雜技。」

 

現時每晚,余師傅都會表演一連串的雜技,包括踢碗、晃板、定立及頸頂花瓶,每次必定吸引不少途人駐足觀賞。他形容現時退休生活充實,「孩子都出來工作,有自己的生活,沒有甚麼時間跟老人家在一起」。反而,走上街頭表演,平均每晚掙四至五百元,既能打發時間,又可以幫補退休生活,一舉兩得。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航空業求才若渴 缺學士課程培訓人才

市區單車徑需求殷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