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藝術 治療心傷
- 2013-11-08
「我不懂得如何用言語告訴人們,我為何悲傷、又有多痛苦。」馮穎茵憶述,眼看朋友喪生、自己意外受傷,那些創傷,她講不出口,很壓抑。直至參加表達藝術治療課程,在治療師的陪伴下,透過不停畫畫,又試過敲破玻璃瓶,用碎片黏成新的作品,情緒慢慢得到釋放,不再終日愁雲慘霧。「心病還須心藥醫」,藝術治療能令病人把負面情緒投射到作品,從而面對苦痛,克服陰影,治癒心傷。
記者:鄭秋玲 編輯:梁崇碧
創意藝術治療是一種非藥物、非口講的心理治療,旨在透過創作釋放病人的情緒,從而治療其內心最敏感的傷處。心靈受創的人往往會「收埋自己」,不肯跟陌生人說出心底話, 令其他人無從協助他們走出幽谷。藝術治療讓病人放心地把自己的情緒訴諸於藝術創作之中,提供有安全感的環境。藝術治療師在旁觀察,了解病人的問題,繼而尋找解決方法。
創作藝術 釋放抑壓情緒
????? 香港表達藝術治療協會主席張文茵表示,言語只能表達人們的部分思想,藝術可讓有口難言的人完整地表達自己,「作品盛載著他們的悲傷」。協會副主席陳小薇再解釋治療過程,首先藝術治療師會先了解病人的背景,選擇適當的藝術媒介後,如音樂、視覺、舞動、戲劇、表演藝術等,再要求病人進行藝術創作。在不傷害自己及別人的大原則下,治療師不會介入病人的創作,不需遵守規則,讓病人的心靈可以在創作過程中自由地奔放。陳指出,每個人的作品就好像一面鏡子, 反映其狀態,讓病人透過作品對話。
????? 藝術治療的創作是即興的,美國註冊戲劇治療師陳凌軒以「我們沒有劇本」來形容治療,很多時可能是讓病人扮演自己, 練習如何回憶過去。排戲可以是一位治療師對一位病人,亦可以是小組, 最多八人,有同路人陪伴更能事半功倍。
????? 社工伍佩華表示, 藝術治療有助與性侵犯受害者交流,藝術給了一個空間讓受害人將那種難以啟齒的痛苦表達出來,「不需直白地剖開傷口,也可以協助到受害者」。
面對痛苦 重新認識自我
???? 癌症康復者李國梅曾接受藝術治療,她有一份作品是用繩捆綁住石頭, 不停纏繞在創作的過程中,她說:「慢慢我整個人解脫了,鬆了綁。」李國梅患病期間經常鑽牛角尖,常有「不如個天收走我」的念頭。李形容自己是一個懦弱自卑的人,會看扁自己,即使癌症康復了仍然灰心,情緒長期低落,又常想自己還可以留在世上多久?孤單一個人心情很差,吃飯時都會流淚。當李接受了藝術治療後,才發現世界上自有容身之所,不應放棄自己。「我仍深深記得,一座由自己設計的幻燈片,它可以千變萬化,頓時明白到我也可以改變。」治療後期,李國梅畫作顏色愈來愈斑斕,現在她仍保留?那些作品,並不時提醒自己不要再陷入哀愁的漩渦,要感謝所經歷過的不幸,感謝能從藝術治療中更認識自己。
????? 曾經承受巨大生活壓力的林嘉雯, 透過參加藝術治療課程學懂釋放情緒。「我在一塊大畫布的角落,不停塗上黑色。突然覺得那些畫跡好像自己的淚痕,那一刻抬頭碰到治療師的目光, 我感到有人明白我,忍不住哭。」
人手短缺 無註冊制度
????? 本港藝術治療人手不足,只有香港大學開設表達藝術治療碩士課程。現有治療師大多是在美、英註冊,再回港執業,但人數寥寥可數。現時執業的表達藝術治療師有4位;音樂治療師40 位;視覺藝術治療師約20 位;戲劇治療師約6位。張文茵現時在兩間公營醫院為約100 人提供藝術治療,每星期還會接到不少非牟利機構、學校的邀請,但因分身乏術而不得不拒絕。
??? 本港沒有藝術治療師註冊制度, 任何讀過相關課程的人,都可以在香港以藝術治療師之名收費治病,質素沒有保證。不過,陳小薇認為,藝術治療在香港並未普及,藝術治療師又是新興行業,未得官方認可是可以理解,「現時只能靠業界團結,先站穩住腳」,長遠會積極爭取政府設立註冊制度。
???? 英國註冊藝術治療師陳雅姿指出,不論是資源還是環境,本港心理健康的發展比台灣、新加坡緩慢,原因是大部分機構都是靠自己的資源,及外來贊助提供廉價的藝術治療服務。她建議政府帶頭推廣藝術治療,增加大眾的認識。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刀片跑手 跑出我天地
當舖情‧三世緣 窺探「麻雀雖小」典當業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