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運動員 退役靠自己

香港早期的體育發展並不蓬勃,全職運動員被冠上「薪低」、「沒前途」的標籤。近年有運動員疑因退役後未能適應社會而自殺,外界批評政府對退役運動員保障不足。有退役運動員指出,政府投放在精英運動員的資源比非精英運動員多,但運動員亦應為自己作好退役後計劃,不能太依賴政府的幫助。

 

記者:李雲?? 編輯:易淑麗

 

曾當選三屆足球先生的李健和(和仔)已經45歲,現時是東方沙龍足球的教練。和仔自小熱愛足球,中學時透過足球總會的青少年足球推廣活動,由青年軍一步步踢進甲組賽,繼而成為全職足球員。

 

退役前進修 球員兼教練

 

在退役前,李健和已對退役後的生活有?完善的規劃。他知道自己的優勢是足球項目,同時亦考慮到如果轉投足球以外行業會較「輸蝕」,未必能夠適應。於是在退役前已報讀足球教練課程,取得足球教練資格。

 

和仔強調,運動員退役前應把握機會,為退役後的生活做好準備,不能處處依賴政府。他表示,退役前已曾到不同的學校教學生足球,同時兼職教青年球隊。他坦言,當時兼任球員和教練兩個職位的確較辛苦,在完成訓練後,還要去其他學校當教練,身心疲累。但他指這是做全職運動員的必經階段,如果球員不肯嘗試,便不能了解自己是否適合做教練;或退役後應否繼續在運動領域發展。

 

新制僅助精英? 盼成教練

 

退役運動員陳敬然曾兩奪亞洲賽滑浪風帆金牌。2011年退役後,他透過「香港運動員就業及教育計劃」重返校園,入讀香港浸會大學體育及康樂管理學。他在退休前已兼職教青年軍風帆。陳自言從教學中取得相當大的滿足感,希望日後能成為正式教練。他同時兼任精英體育事務委員會委員,參與體育政策的相關工作,為現役運動員發聲;他也不時協助香港運動員協會,帶領全職運動員去接觸和了解社會,如探訪長者等義工服務,避免他們在退役後與社會脫節。

 

陳敬然表示,2007年前的薪酬,連基本開支也難以維持。直到政府在該年增加對體育事業的撥款和資助,每位運動員薪酬增加到6千至3萬,比自己早期的薪酬多20倍。

 

在精英運動制下,優秀的運動員會得到更多訓練資金,因此表現亦會更出色;相反,不在精英運動項目中的運動員則更欠缺資源,培訓機會較少,成功出頭的例子亦不多,可謂惡性循環。現時,每個運動總會都會得到政府資助用作運動培訓,但該費用應如何分配,就視乎總會安排。

 

有些運動員的薪金會被分配作海外培訓資金,薪金因此變相減少。陳敬然便是其中例子,他表示自己一年有10至11個月時間都在海外進行訓練,有部份撥去海外訓練之用。為了應付基本生活開支,唯有節衣宿食,個人使費近乎零。

 

運動員出路 推廣或進修?

???? 政府近年亦舉辦「體育大使計劃」,讓運動員在退役後三年內做體育大使,去不同的中學推廣他們所屬的體育項目,每月有約一萬元的薪金,是政府提供的其中一個就業方向。

???? 對於退役運動員的退役生活保障的問題,浸會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雷雄德認為,現時的全職運動員在「香港運動員就業以教育計劃」下,可以接受工作培訓,讓他們了解適合自己的工作。

?? ?另外,雷教授指現時政府補送退役的二、三線的運動員到不同院校讀書,給予他們較彈性的時間去完成學業。但他建議政府提供的課程項目要有彈性,不應局限在某些運動項目,讓更多運動員可以接受教育。

 

雷教授強調,不是精英項目的運動員,希望在退役後繼續讀書,可從非聯招的途徑去大學或修讀其他課程。在升學方面,精英與非精英運動員沒有太大分別,院校同樣按運動員中學時的成績收生。他續指,數個在運動事業成績方面非特別出色的運動員,亦被浸大體育系收取。

 

精英計劃知多少?

 

自從香港誕生風帆奧運金牌得主李麗珊、乒乓球銀牌高禮澤和李靜、揚威海外後,政府於2003年開始為運動項目制定精英計劃,並於2007年為全職運動員增撥資源,以推動香港體育事業的發展。由精英委員會決定精英運動及非精英運動的分類。香港現時有75個運動總會,其中16個運動項目已被列為精英運動。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市區單車徑需求殷切

刀片跑手 跑出我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