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回收基金成疑 回收商慨嘆「越來越難做」

政府撥款300億元加強廢物回收和處理的基建設施,並成立回收基金,長遠支持回收業發展。學者認為回收業缺乏政策和配套,基金成效不大,並擔心基金會流到境外公司手上,對境內回收幫助不大。

記者::冼漢權 編輯:李慧筠

中大環境科學課程主任陳竟明預期基金成效不大,不能協助源頭減廢,因為政府對回收、再造業的理念不清晰,且缺乏專責部門負責回收事務。他又擔心,政府只投放金錢,缺乏配套及政策限制可回收的物料,只會讓基金流到境外「大鱷」手上,甚至會因缺乏規管而引入「洋垃圾」,對境內回收幫助不大。

回收商:若社企做回收「蝕錢都無所謂」

有回收商指出,撥款300億有利推動環保,但不肯定回收基金是否有效,擔心基金只是以另一名義幫助非牟利團體或社企,不能做到真正的回收。他指出,非牟利團體要兼顧教育工作,並非專注回收,加上欠缺專業技術和機器,對回收量幫助不大;而其資金來自政府或社福機構,「蝕錢都無所謂」,影響市場競爭。

香港廢料再造業總商會會長劉耀成認為社企只會完成合約上的回收量,不會有經濟誘因回收更多物料,亦會分薄前線回收公司的回收量,影響業界運作。

劉表示,現時如廢木、廢膠及玻璃等回收項見仍然蝕錢,相反廢紙、五金等回收已經發展成熟,無需撥款,只需硬件協助。他提出應資助前線回收工作者,例如到屋?收集廢膠的清潔工人和拾荒者,每公斤給予適量金錢,提供經濟誘因鼓勵他們把塑膠分類。同時,廢木回收商黃建澄提議用「多勞多得」形式按回收量撥出資助,不應按年期撥款。

現時廢木、廢膠及玻璃回收仍為虧損生意。每一噸再造木煤售價為800元,但需要1300元成本。而每一噸廢膠可賣350元,但需800至900元成本。劉耀成有信心廢木及廢膠回收長遠有機會賺錢,不需長期撥款,但玻璃回收則需要政府協助回收,以實報實銷方法推行長期資助。黃建澄表示有信心在政府支持下能收支平衡,又指「如果資助不超過堆填區處理成本,可以長期資助」。

非牟利團體「玻璃再生璀璨」項目計劃統籌黎梅貞則認為要讓非牟利團體或社企「有機會落場」公平競爭,一同審批,又指他們的回收工作並非點到即止,實際回收噸數曾超出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要求的數目。

劉耀成表示政府應提供更多支援予前線回收工作者,而非社會企業。(冼漢權攝)
劉耀成表示政府應提供更多支援予前線回收工作者,而非社會企業。(冼漢權攝)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成立「未來基金」 全民退休無望

醫保啟諮詢 醫療券加碼二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