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踏扁帶走過香港

每逢星期二的中環碼頭,不難發現有一群年輕人聚精會神,游走在兩支燈柱之間、僅得半隻腳掌闊的「鋼線」。這種叫「走扁帶」的活動,是由登山者從走鋼線運動的基礎上改良而來,參加者需在離地約一米的繩上平衡,是一項能鍛煉全身肌肉協調的全身運動。若想追求更大刺激,更可將扁帶離地至一個人的高,或是到高山湖泊挑戰。

記者:黃綽淇??? 編輯:余庭瑋

安全過踏單車

訪問當晚正值三號風球,但仍有不少活動愛好者冒雨前來中環十號碼頭。有一年經驗的Iolanthe認為,一個人的體重足以穩定扁帶,更何況只要能平衡就沒有問題。曾於大澳、雙鹿石澗,甚至到東龍島玩扁帶的Max亦表示同意,他指受傷最嚴重的一次也不過是有一次因為雙手沒有空出來平衡身體以至擦傷。Max更形容,「走扁帶安全過踏單車!」。

自從暑期的一個電視節目《走過足球聖地》裡介紹過,活動走扁帶的知名度大增。Max指剛開始接觸時,沒有太多人玩。但近幾個月,參加人數不斷上升,逢星期二更是每條柱都有扁帶,部分參加者更會到不同地形玩走扁帶。

 

上山下海挑戰極限

除了在地面走扁帶,他們也會到沙灘,草地及湖泊走扁帶,這些地方更是練習花式動作的好地方。有兩年經驗的Jonny表示,於沙灘,草地及水上面玩無需擔心跌倒?的問題,玩一些花式如彈跳的動作,也較與石屎地練習安全,但他們也提醒參加者,要留意湖面旁的石頭,也要留意水深是否足夠,否則跌倒於湖面旁的石頭會容更易受傷,其他則與地面玩扁帶一樣無大分別。當日記者便看到Iolanthe不小心跌倒於石頭上,幸好沒有大礙,只是擦傷。

記者曾分別到湖泊以及碼頭試玩走扁帶,雖然有人攙扶,但要站穩也不容易。即使成功找到重心,不到一分鐘也會跌下來。對初學者而言,在地面的感覺反而較湖泊安心,因為能看得見扁帶與地面相差的高度,到湖泊玩不單要留意水深,更要擔心湖面旁的石頭,即使從水深處上帶也沒有想像中容易。記者連扁帶都未曾成功爬上過,更別說要行走及練習花式動作。

 

場地不足 覓地艱難

香港地少人多,公共活動空間更是少之有少。來自英國曼徹斯特、有四年玩走扁帶經驗的Edward及來自倫敦的Sei都指,英國有不少的公共空間可以玩扁帶,如公園和草地,但相反香港則非常缺乏這類公共空間。

彈床公園內也有扁帶,但他們對彈床公園的評價好壞差半,有的認為彈床公園內的扁帶是花式扁帶,並非普通的扁帶,並非設計給初學者,加上公園內比較擁擠,有不少參加者是小孩,沒有足夠的空間讓初學者練習,但Edward則認為這一種與健身房,體育館合作的方式,讓扁帶成為室內活動,也讓更多有機會接觸到這項運動。

有四年經驗的Moore指,中環碼頭可算是較大的公共空間,能同時綁上大約十條扁帶。但於中環十號碼頭開初舉行活動時,也曾受到管理員的阻撓,但慢慢就放寬。不過Max指,若有人投訴,警察仍然會依法辨事趕走他們。他們曾有人到赤柱、西灣、美孚及旺角等地玩走扁帶,惟多被管理員趕走而不歡而散,故中環碼頭成為他們僅有的「避風塘」。

 

參加者逢星期二會於中環十號碼頭聚集(黃芍棋攝)
參加者逢星期二會於中環十號碼頭聚集(黃芍棋攝)

注意安全 樂極勿生悲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體育運動科學系鄭植之教授指,初學者可以試玩較矮的扁帶,即使從繩上跌下來,受傷機會也較低。但若然初學者使用不當的方式落地,就有機會扭傷甚至令頭和頸受傷。即使是有四年經驗的Edward,也曾因落地方法不對扭傷手腕。鄭教授提醒參加者跌下來時應用手先落地卸力,減低受傷的機會,並在地面鋪軟墊作保護。

另外,鄭教授指在扁帶上進行跳躍的動作,使扁帶的反彈力大大提高,若然長期使用不當的姿勢,會增加脊椎受傷的風險。若赤腳走扁帶也要留意,鄭教授指有案例是參加者用腳趾夾著扁帶,因靈活度減低而受傷,他建議參加者穿薄底鞋,既感受到扁帶也能減低受傷機會。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有機農業教育「有機」了嗎?

高爾夫球場欠監管 私人場貴 公眾場素質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