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公屋建成量目標形同虛設 財預僅考慮再注資

去年政府公布的長遠房屋策略指出,未來十年公營房屋供應目標為29萬個單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財案中再次表明房委會長遠難以承擔有關財政開支,雖他在去年十二月成立「房屋儲備金」,但在財預僅提及會考慮再注資,但專家指275億僅夠支持5至6年的公屋建成量,29萬公屋建成量目標難以十年達成。

記者:姚慧儀 編輯:郭雅揚

 

缺錢缺人使目標落空

樹仁大學經濟及金融學系副系主任袁偉基認為政府撥款予房委會以應付10年房屋供應的做法適當,但不足以應付29萬建屋目標,起碼要加倍才足夠:「反正有落成目標,為什麼現在不多撥儲備呢?」另外,他指出人才及土地供應均是問題所在,認為輸入外勞能有效降低成本,畢竟目前建築業最缺人:「十大基建、鐵路和私人發展商都爭人,工人才是生產成本最大競爭。建屋要土地,政府可以賣資源,但人呢?」

政府要達成十年29萬公屋建成量目標就要平均每年落成2萬個單位,但政府過去表現均未能達標。2014至2015年度的公屋建成量目標是1萬5千個,不過,截至去年九月底,只建成了1000個,料最終全年度只有逾9,900個單位落成,以此進度預計,29萬目標難以達成。

 

 

三年上樓承諾不可能

房屋署預測,2014年4月至2020年期間,公屋輪候時間將上升至五年,遠遠超出政府的三年承諾。比較1997年至2002年的公屋建成量,2002年後每年平均公屋建成量減少了3,000間,2002年後的10年間共少建了 13 萬個單位,使今天輪候冊積壓。公屋聯會主席王坤認為,找合適土地十分困難,且土地改劃為住宅用途的過程漫長,目前政府只得三成已覓得的土地已展開改劃,故10年內即使政府能將目標土地改劃成住宅用地,並建成25萬4千個公營房屋單位,仍與29萬個單位有大段距離。

中文大學地理及資源管理學系副教授姚松炎認為,港府可參考新加坡資助房屋政策,從根本上改變:「新加坡將房屋看成公民權利,價格可負擔,可租可買,人人有屋住,但香港則看成扶貧政策,只有通過入息審查和資產審查,才有資格申請資助房屋。」他指政府現一窩蜂追回所需的公營房屋單位,目標落空機會大。

 

 

06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政府辦公室遷離核心商業區 地產界:吸納量有限

政府支援受佔領影響行業 業界回應好壞參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