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公私營協作擴至全港 計劃持續性存疑

本年度財政預算案宣布將設立基金,利用投資回報,擴展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協作計劃至18區。醫療界人士表示,政府以基金推動計劃,穩定性成疑,對計劃的可持續性有保留,但計劃有助改善現時人力資源錯配的問題。

記者:李慧娜   編輯:李晟謙

 

現行計劃在黃大仙、觀塘及屯門三區推行,共有88位醫生參與;受邀參加計劃的病人中有約15%應邀,轉到區內的私家診所內覆診。患有高血壓及糖尿病的病人可以45元到私家診所覆診,價錢與公營醫院覆診相同,連同醫管局資助的235元,醫生每症可以收到270元的診金,但香港醫學會會董李福基醫生指出醫管局的資助金額根本不夠,形容現時參與計劃的醫生是「做義工」。

觀塘區區議員蔡澤鴻指歡迎計劃,他認為計劃方便區內長者覆診,令長者免去公營醫院輪候的時間。他希望政府擴展計劃之餘,亦可以增加受惠病人類別,如病症較輕的內科病人。

 

計劃持續性依賴基金回報

李福基醫生指出基金不同於一次性撥款,當中存有不穩定性,他對計劃的可持續性有保留,「如果基金虧蝕,政府就等於沒有對計劃撥款」。他又指隨著計劃的展開,當中需要的資金愈來愈多,「計劃滾存的資金應該要愈來愈多,所以我們會繼續留意基金的組合」。

 

公私營合作改善資源錯配

李續指雖然計劃不完善,但公私營合作是全球大趨勢,而且現時醫療體制的人力資源錯配,公私營合作可以充分利用私營醫療的資源,減低病人的輪候時間,因此公私營合作仍是必需的,「現時公營及私營的資源各佔一半,但公營醫院接收近九成病人,計劃可以令私營醫院分擔公營醫院的壓力」。

 

 

public n private hospital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推多項醫院工程 區議員指力度不足

派糖略為增加 N無人士被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