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青年軍組織欠透明 重紀律如軍訓團

今年一月成立的香港青少年軍總會以「建設香港、報效國家」為宗旨,章程列明要 「讓團員認識中國公民的責任及義務」,並且是本港唯一以中式軍事步操為訓練基礎的自願性制服團體;特首梁振英及其夫人梁唐青儀,更分別擔任榮譽贊助人及總司令。

總會成立典禮沒公開邀請傳媒採訪,後來傳媒報道駐港解放軍是新成立青少年軍負責單位之一,頓添青少年軍神秘色彩,隨即引起中央政府有意讓國民教育「借屍還魂」之說。然而在一片輿論聲中,有年青人認同青少年軍的信念,宣誓成為其中一員。

文字、攝影:黃心悅 編輯:張馨文、陳家恩

 

香港青年大專學生協會會長、香港公開大學政治及公共行政學系一年級學生李佳斌剛成為青少年軍成員,曾參加青少年軍事夏令營的他認為青少年軍像一個「舊生會」,讓他與曾經的營友相聚。他指自己在軍事夏令營受過很好的訓練,並笑說「體驗過後軍訓後便知少年軍不如外界所說的那麼負面。」

 

解放軍式訓練 重紀律非自我探索

目前,青少年軍除了成立典禮外並未有任何活動。香港青少年軍諮議會成員姚柏良,坦言青少年軍剛成立不久,對青少年軍未來動向仍未有共識,要留待開會討論過後才會對外發放消息。

身為團員之一的李佳斌也表示對青少年軍的實際活動內容認知不多,只知其訓練會採用解放軍訓練模式。但他估計青少年軍和童軍「大同小異」,只是其訓練模式不同。

另一位同時參加過童軍和軍事夏令營的吳同學認為兩者存在很大分別。他指出,童軍主要教授野外求生技能,例如繩結,紮營和攀石等;而軍事夏令營重視紀律,曾有成員因屢次不服從命令而被「踢走」。雖然兩軍均有教授步操等紀律訓練,但是童軍強調自我探索,「童軍可以自主要求學習額外的東西,但軍事夏令營則規定了一系列的教學內容。」吳同學還指出,他曾參與的軍事夏令營有「agenda setting(議題設置)」的一面,以講座和電影播放宣揚共產黨訊息。

 

國民教育借屍還魂?

惹起爭議的除了其成立宗旨是「加強香港青年的公民意識,令他們認識中國公民的責任及義務」外,成員亦需宣誓立志「建設香港,報效祖國」。行政會議成員李慧琼認為,作為中國人宣誓「報效祖國」合情合理,但公民黨陳家洛擔心今次事件開壞先例,駐港解放軍日後可參與其他社會組織和團體。

學聯常委梁麗幗則指在這個敏感時候,一個目的不清晰、不透明組織的成立,自然令人聯想到是親中人士設立的組織。她估計,中央政府希望透過組織教化,「再啟蒙」年輕人,建立他們嚮往的身分認同。

李佳斌表示出現「洗腦」說法是港人過慮,「每當中國發生天災時,每個制服團體都盡力展開救援工作,可見每個團體都在『報效祖國』。」他又質疑坊間指青少年軍「洗腦」只是出於政治形勢影響所致。

梁麗幗對此提出兩點質疑:一是為何宗旨上只提及「中國」公民而非「世界」公民;二是為何只提公民的「責任」和「義務」,但沒有提過「權利」。梁認為傳媒並非抹黑青少年軍,而是青少年軍本身的宗旨寫得不夠全面。「以人道主義立場來看,在國家發生天災時『報效』中國是合理的。但青少年軍的工作是否僅此而已?」

梁擔心若本港中小學全面開設青少年軍,「就像內地每個學校都有黨委監察學生一樣。」但她認為政府這樣做會十分勞師動眾,也會惹起群眾反感,短期內不會發生。

 

國民身分認同關鍵在於國家進步

對於香港青年人的國民身分認同不足的問題,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認為,很大程度上與中國的負面形象和貪腐問題有關,加上近年中港磨擦加劇,令年輕一代難以認同中國人身分,這並非要求學生參與制服團體就可扭轉。他指關鍵在於中國自身的變化,如果中國進步、開放,香港人身分認同的情緒便會增強。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融合教育推行18年 監管配套均不足

視障人士的水墨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