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政府保私營醫生利益 公院醫生青黃不接

公營醫療人手緊拙人所共知,但公立醫院來年將面臨醫生退休潮,預計有282名醫生離職,令短缺情況更為嚴峻。然而老醫生退下前線,年輕醫生卻訓練需時,令醫生青黃不接。有醫科生認為公院待遇不及私院,留不住人心,立法會議員方剛指責院管理局及醫務委員會只保私營醫療的利益,是令醫生緊缺的「元兇」。

 

文字、攝影:申開顏  編輯:黃韻盈、李雲

 

人手補充慢 年輕醫生能力惹疑惑

現時香港的醫生比例是每1000人有1.8位醫生,比其他發達國家如美國3.2位及新加坡2.7位醫生為少。醫管局發言人表示,公立醫院每年聘請275名醫生,參照2014年的3.9%的流失率及退休人數,去年淨增34名醫生。但2016年的退休醫生將由現時每年27名急增至68名,醫生補充率遠追不上流失率。此外,現時本港約有5500名專科醫生,醫管局在2014/15年度已計劃加聘311名醫生,仍欠約340名醫生才足夠應付公院工作。現時要成為一名醫生最少需六年本科訓練,要做專科醫生更需額外受訓四至六年,積累臨床經驗需時更久。

即使公院有新血替代退休的老醫生,能力亦受質疑。據本報隨機進行的50人樣本調查顯示,三成八受訪者不信任剛入行的年輕醫生,理由為缺乏經驗、擔心誤診及耐性較差。對此,立法會議員方剛無奈地說:「三個新醫生也未必有用過一個退休的資深醫生。」

中文大學醫學院學生呂同學希望公眾能給予年輕醫生機會,「香港的醫學教育名列世界前茅,長達六年的專業學習能保證畢業生基本的醫學質素。而且醫學發展日新月異,假以時日,如今的年輕醫生或會推動醫學至新高度。」

 

私人醫生重利益 阻增加公院人手

曾任醫管局成員的立法會議員方剛指,多數醫療管理機構的成員只有醫生,沒有其他持份者,成員易受業內利益驅使而維護私營醫療市場,做出不客觀的決策,這正是導致公院醫生青黃不接的主因。例如由醫生組成的香港醫學會於1999年建議刪減醫科學額,他持反對意見,但無力左右局面,當年減剩的醫科生已成為公營醫療的中堅力量。

醫療管理機構傾向維護私營醫療市場,是其中一個導致公院醫生青黃不接的主因。公院收費相對便宜,不少港人選擇到公院求診,醫管局的統計更顯示約九成五的長者依靠公營醫療。一旦增加公院人手,對私營醫療的生意有一定影響。

「除部分知名的醫生,大多私人醫生沒有足夠的病人問診。」方剛認為,公院增加人手會阻礙私院的「財路」,「香港的私營醫療機構沒有醫生短缺的情況,部分甚至缺少病人,如果大量增加公院醫生,勢必影響他們的利益。」

 

私院發展機會多 公院乃次選

面對公院醫生嚴重不足,呂同學表示「病根」在於私營醫院提供更多發展機會,「私營醫院對新晉畢業生而言門檻過高,因此九成的畢業生會進入公立醫院。但私院的求診人數較少,負擔較輕,而且薪酬更佳,隨著經驗的累積,大多醫生都考慮『跳槽』到私院。」據醫管局統計,2010年至今全港半數以上的醫生在私人醫療機構工作。

他認為,政府應跟進長者醫療政策,鼓勵更多人到私院就醫,紓緩公院醫生的工作壓力,同時改善公院的職業晉升體制,方能穩定醫生的心。

 

方:增非業內管理代表 方為長策

面對公院醫生青黃不接,方剛認為引進海外醫生可解燃眉之急。然而,以現時強制實習的規定及執業資格考試的嚴格限制,如一年僅兩次考試機會,只考通識但不考專科,令想在香港執業的海外專科醫生望而卻步。

他直言公營醫療機構內部需重新「洗牌」,方為解決公院醫生不足的良策,「無論是醫務委員會還是醫學會,都應該增加非業內代表,才能聽到更多民聲,做出更明智的決定。」

 

副稿:港人深圳就醫 中醫牙科受捧

公立醫院人手不足,但私營診所價格昂貴,越來越多港人為求低價,只好捨近求遠到深圳問診,中醫及牙科更深受歡迎。

本港著名的中醫診所經常人滿為患,收費不菲,加上近年出現不少無牌診所,部份港人轉移到內地尋醫。深圳流花醫院的劉振華醫生指出,每天都有港人到針灸推拿科求醫,病人最常是一周一次接受治療。在香港,針灸一次的市價為港幣三百元,但深圳普遍收費約一百元人民幣,價錢便宜一截。

此外,全港只有11間公立牙科診所,免費服務僅為止痛和脫牙兩項,矯正種植牙齒費用極高。家住屯門的廖小姐表示,深圳牙科的醫療條件與香港不相上下,價錢相宜,「在香港,一個矯正牙齒的療程最少要港幣三萬元。但在深圳,兩萬元人民幣(約港幣二萬五千元)就足夠,而且不用排隊。」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本地小販被嚴打 美食車或成新方向

廚餘回收計劃缺口多 政府欠完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