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專題

後雨傘時期 民主種子深植大專院校

香港的七十年代被稱為學運的火紅時代,學生走在不同社會運動如保釣運動的前線,孕育出不少至今仍活躍於政壇的中堅份子。八十年代面對中英聯合聲明的談判期,學生喊出「民主回歸」的訴求,除了支持香港民主化,亦同樣關心中國的民主進程,然而隨之而來的是二十多年的沉寂。去年雨傘運動的出現令大專生於政界嶄露頭角,成為爭取民主不容忽視的力量。在七十九天的佔領後,他們繼續在校園埋下民主的種子,冀望開花結果的一日。

文字、攝影:容如意   編輯:林嘉淇

 

「政治化」一詞常被社會賦予負面意味,港大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教授陳祖為指出,大專政治化代表學生越加關心香港事務如民主化、選擇權等議題,更體現於學校內的各種選舉,是後雨傘時期的大專政治特色。

 

政治產生排他—學生會成箭靶

各大院校新一屆學生會幹事於新一年陸續上任,不過,有候選學生會表示籌組內閣時面對重重困難。候選人的政治背景備受同學關注,中大學生會外務副會長郭翠螢亦曾被質疑是社民連的成員,遭受批評。

內務副會長孔浩名則強調成員被誣衊,認為參與民間組織代表關心社會,不明白為何部份傳媒煞有介事,「當初沒公開(她的)背景,是因為我們認為不應只就背景去判斷閣員是否適合(擔任學生會),重要的是抱有共同政綱及理念」。他重申在組織學生會內閣時,已確保成員不會成為政黨操縱學生會的工具。

香港城市大學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高級特任講師張楚勇指排他性是政治化的必然產物,尤其是學生會這類具代表性的組織,社會的輿論會影響「排他」的對象,「如我們此時關心中港矛盾,又會恐共(共產黨),故對某些背景如擁有共青團背景的候選人表現敏感。」

 

捍衛大學自主 學生憂院校被「染紅」

特首梁振英被指干預港大法律學院前院長陳文敏出任港大副校長,港大學生會發起聯署及靜坐行動,要求保障校內的學術自主。張楚勇質疑指控的真偽,「大學追求學術自由,和梁振英當校監沒有衝突。無論誰當校董會成員,只要管治制度不變,並不影響大學自主。」不過學聯前常委張秀賢則認為,陳文敏事件只是政府干涉大學內政的開端,「之後或會發展到非我族類亦不可以當(校董會成員),逐漸陷入敵我關係的政治角力中。」他擔心一旦政府勢力滲入校園,干預院校的管治,將能取得更多大學的內部資料,如學生檔案、學生會計劃和院校財政等。

曾於雨傘運動被捕,現任浸大學生會外務副幹事長張崑陽指,陳文敏事件引起各界迴響,源於對政府的不信任,憂慮學界會被「染紅」,「政府無形之手入侵校園,大專生都冀望能堅守校內一片淨土。」對於有人認為事件是過度政治化,他表示:「有些人覺得學生太政治化太敏感,但此刻敏感總比冷感好。」

 

路線之爭 非單以「左右」分

從七十年代的社會派及國粹派,至近年本土派及大中華派的爭論,路線之爭一直是學界命題。雨傘運動後,左右翼的爭論愈演愈烈。張秀賢直指這類標籤演變為單一極端的論述,他認為學運界內有多種政治路線,涵蓋的價值觀及歷史發展亦迥異,「所謂的『左膠』有多『左』?本土派又是否只有一種?標籤只是把這些政治討論簡單化。」

張崑陽想法與張秀賢相似,「現在稱呼別人為『左膠』好像已經變成了罵人的詞語。」他提出若學界出現分歧,不能只停留於空洞的口舌之爭,而是要參考歷史及不同派別的發展,提出有理有據的論述。張認為大專生不應被左右所區限,有責任提出不同的主張,「如學苑提出『民族論』,就是嶄新的主張。」

不同於七十年代的兩大主要派別,現今學界及社運界的左右翼細分不少旁支,不能單以「左」、「右」分清,如本土主義亦分為「城邦」及「港獨」等,這亦體現了現代政治化的多樣性。張崑陽直言,令他欣慰的是學界的路線就算產生分歧,亦可和而不同,並非敵我對立。以退聯為例,浸大亦有舉辦論壇展開相關討論,讓支持及反對的同學進行和平理性的討論,而不是互相抹黑和抨擊。

不少院校陸續成立退聯關注組,張楚勇認為此舉是「拆台」,擔心學界陷入內鬥而削弱其政治力量。張秀賢則表示這體現了學界的民主,同學因不滿學聯的處事程序而萌生退聯念頭,「港大一人一票公投應否退聯、中大本土學社要求普選秘書處,正是民主的表現。」各大院校的新一屆學生會已經上任,後雨傘時期的大專生處於存在各種鬥爭角力的社會,仍感樂觀。多元化的政治路線、捍衛學術自主、爭取院校民主化,令新一代大專生擁有一片與過往不同的政治光景。

 

副稿:網絡成新世代參與政治重要渠道

網絡的作用在雨傘運動中舉足輕重,亦是年輕一代參與社會及政治事務的途徑之一。當網絡政治興起,資料安全及個人私隱等問題浮現。孔浩名直指網絡政治相當「排外」,一旦與其他網民持相反意見,很有可能被「人肉搜索」。

張秀賢指網絡主導政治參與雖可包容更多元的意見,但會令組織影響力下降。「當大家發現透過網絡,可直接表達意見而不需負責任,便不會依靠現實中的組織,可能只要一個網絡群組便可以了。」

張秀賢以學生會為例,表示以前學生如有政治抱負,渴望彰顯自己路線的威力,會選擇加入學生會。然而,現今同學選擇自主發展,於網上聚集有同樣想法的人們,長此下去學生會的力量將慢慢被磨滅。孔浩名則認為,網絡政治雖能在短時間內號召群眾,但會面是必須的,「當面、深入的討論有其意義」,又表示學聯不可能會被一個網上群組取代。

張秀賢稱不同年代學生運動的相似點是學生總走在前線,關心社會未來民主發展。
張秀賢稱不同年代學生運動的相似點是學生總走在前線,關心社會未來民主發展。
中大校園內,「我要真普選」的橫額隨處可見。
中大校園內,「我要真普選」的橫額隨處可見。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學聯被批流弊多 港大退聯引連鎖反應

佔領後次輪政改諮詢 學生參與度再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