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重建土瓜灣人情味 土家

土瓜灣交通不便利,大商場亦不多,反而令部分老店得以繼續生存為街坊服務,維繫獨特的社區人情。然而,隨著沙中線動工,土瓜灣到處揚起灰塵,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了保留土瓜灣的故事和人情,由聖雅各福群會籌辦的土家──土瓜灣故事館在2014年4月出現。一年間,土家成了街坊最愛的聚腳點,小朋友會到土家做功課,街坊閒時亦會聚在土家聊天,甚至會自發活動。土家融入社區,保留了土瓜灣最珍貴的人情味,成為街坊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文字、攝影:黃金棋   編輯:羅世娟

融入社區 改善鄰里關係

土家位於鴻福道,與車房為鄰,若一個不小心,很容易就錯過,因為土家只有一扇平實、簡單的大門。「裝修時有想過用特別的木門來突出土家,但最後希望融入社區,所以只有現在簡單的設計。」土家的計劃統籌王棠(阿棠)說。融入社區,是土家由始至終的目標,而掌握著最彌足珍貴的鄰里關係和人情是土家成功的方程式,「可能很老套,但真實是,人情味是土瓜灣最特別的事物。」

土家街坊的背景迥異,有新移民,有南亞裔人士,有等待上公屋的人,亦有住在土瓜灣多年的老街坊。在土家來到土瓜灣前,街坊們彼此很少接觸,對初來報到的土家亦顯得冷漠。隨著時間過去,土家舉辦不同的活動,如製作白鐵信箱、重現一間間老舖的立體碰貼相、在土家空地前的運動會等等,不但令街坊從此喜歡到土家聚腳,亦令鄰里彼此的關係變得親密。

阿棠憶述:「記得一次土家和街坊一起參與藝墟,最後我們賺到的錢還不足夠交攤位的租金,但大家都只是笑笑口,關係反而變得更好。」。正正是一個個合作、碰面的機會,令土瓜灣獨特的人情、鄰里關係不致在推土機前消失。

 

現代榕樹頭 街坊自發搞活動

小朋友在跑跑跳跳,大人們在閒聊家中瑣事,老人家坐在專屬自己的椅子上打瞌睡,這和諧的景象是任何時間都能在土家看到。社區文化導賞團導賞員波叔讚揚土家很有「人氣」,不像一般的社區中心,死氣沉沉。「土家變成了一個現代化的榕樹頭,可以讓街坊聚聚腳,談天說地。」波叔笑道。土家和一般社區中心很不同,街坊每日到土家相聚,已變成一種習慣,街坊貞姐笑說:「一日不來土家,就感到渾身不舒服。」

土家的活動是由街坊自發舉辦,「曾經有街坊問土家有沒有興趣班給小朋友參加,但我們不是社區中心,不會設計興趣班課程。」阿棠說,街坊在相處閒聊間想出來的主意,會由土家負責統籌、宣傳和提供地方。如新年時的蘿蔔糕製作,是由街坊做導師,連材料蘿蔔都是街坊一手一腳到田間拔回來。土家的牆上掛著顏色鮮豔的毛冷製品,都是由街坊一針一針編織而成。正正因為活動是由街坊自發舉行,所以土家所舉辦的活動大多是即興,十分生活化。

 

盼望發展保留人情味 重建以人為本 

土瓜灣到處都是建築地盤,新舊樓宇並存,發展夾雜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對此波叔希望保留小店、保留人情,不願見到土瓜灣變成其他千篇一律的地區,讓大商場進駐、佈滿豪宅。阿棠認為現今發展政策「離地」,只追求經濟增長,忽略街坊需要,「好像海心公園建在土瓜灣區內的偏遠位置,小朋友根本去不到,這樣有甚麼意義?」

九龍城(土瓜灣南)區議員潘志文則有不同看法,他認為重建事在必行,繼續保留舊建築,有可能危害居民生命,鄰里關係可以靠日後工作來維持。無論發展與否,最重要的是貼近居民的需要,以人為本。不然,居民的生活質素只會淪為發展的犧牲品。

土家開幕以來,與街坊和附近的商舖建立了緊密的聯繫,更成為不少街坊聚腳的地方。
土家開幕以來,與街坊和附近的商舖建立了緊密的聯繫,更成為不少街坊聚腳的地方。
波叔自七歲就住在土瓜灣,他見證著此地從實現一代人「上車夢」,變成現今「不窮不住」的景況。
波叔自七歲就住在土瓜灣,他見證著此地從實現一代人「上車夢」,變成現今「不窮不住」的景況。
王棠希望以藝術方法保留土瓜灣的人情味,亦為街坊建立良好關係感到高興。
王棠希望以藝術方法保留土瓜灣的人情味,亦為街坊建立良好關係感到高興。
土家於新年時除了製作蘿蔔糕外,還會製作油角,小朋友亦參與其中。(受訪者提供)
土家於新年時除了製作蘿蔔糕外,還會製作油角,小朋友亦參與其中。(受訪者提供)
街坊都積極參與「土家織織團」,利用循環再用的毛冷編織成各類冷製品。
街坊都積極參與「土家織織團」,利用循環再用的毛冷編織成各類冷製品。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第三齡學習 圓長者學習夢

中西刺繡交織 傳統與創意的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