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人物

借一隅書香 追尋被壓制的自由 鄧子強

每天清晨,鄧子強都會穿過貼滿大字海報的走廊,拉開鏽跡斑斑的鐵門,走入懸掛著「人民公社」招牌的紅色書屋。屋內書籍琳瑯滿目,牆上貼著毛澤東畫像,還有陣陣咖啡香。原來這是一間書店暨咖啡店,裝飾別緻,鬧中見靜。鄧子強是人民公社的店長,從二零零二年入股至今,小小的書店對他別具意義。

 

文字、攝影:何郁慧 編輯:湯澤洋

 

「人民公社」寓意為人民服務

人民公社原本由鄧子強的朋友創立,起初叫做人民書店,專門賣簡體字書。同行競爭激烈,單是賣簡體字書難以脫穎而出,從事飲食業的鄧受招攬加盟,把書店擴充成為咖啡店。鄧笑言很多人誤以為人民公社是政治組織,但上來後便發覺並非如此。

鄧認為香港書店普遍都是單向式銷售,店鋪提供書籍,客人購買,「書店不應只進行枯燥的買賣,更可與客人交流互動,分享知識。」他特意將書店名稱改為人民公社,取其「為人民服務」之意。

 

助內地客偷運禁書 望讀者認清真相

人民公社購入大量諷刺中國內地政權的禁書,包括講述政客秘史、揭露社會黑暗面的書籍,除了不少香港人前來閱讀外,更吸引大量內地人到訪。鄧解釋售賣禁書的靈感其實源於內地客。2003年開放自由行起,內地旅客數量上升,他們看到裝修獨特的人民公社,以為有大陸的禁書賣,便入來查詢,店主卻表示只有普通的簡體字書。「是內地人告訴我們這些禁書書名,他們想了解中國的黑暗面與秘密,所以我們盡力從香港及台灣出版社購入這些題材的書。」

鄧子強形容有些內地人受到「根本式洗腦」,買禁書時充滿罪咎感,或者擔心過關時會被海關扣查而放棄購買,「賣書的人有責任教育讀者,認清真相並沒有問題,不需要感到內疚。」

鄧和店員會教內地客怎樣運送禁書過關,有經驗的旅客一次更能運十多本。「其實很少海關會翻箱倒籠的搜查,但有些旅客仍會很擔心,我們便教他們初次運書時只帶一本書,並把書夾進平板電腦中間。」鄧指出,將這些書籍傳入內地令他有很大的成功感與滿足感,「很多中國的歷史如文革、六四都是絕對不能忘記的,能夠透過書本將知識和歷史傳承,相信是不少賣書人的使命。」

 

曾遭反共者搗亂 堅持經營

人民公社經營了十三年,期間經歷了不少挑戰,以前有一些反共的人,以為人民公社是共產黨的秘密據點,會上來搗亂,甚至吐口水及倒糞便。不過,鄧子強指搗亂的人屬於少數,「他們通常發洩完就會離開,我們也沒有辦法,唯有之後抹乾淨。」

同時,店舖位於銅鑼灣高價地段,業主曾大幅加租以逼遷,令人民公社的經營之路更難走。鄧坦言業主不賞識他所做的一切,有次更將租金由四萬增至八萬,最後他和業主磋商了良久才能繼續經營。縱使經歷重重困難,鄧有時亦會感到意興闌珊,但他認為經營人民公社極具挑戰性,所以不會輕易放棄。

「如果有一天中國思想開放了,人民享有言論自由及出版自由,那人民公社就不需要存在了,因為內地人可以自由買書。」他期望香港人及內地人能透過書本認識更多歷史,將一些不能遺忘的事件一直傳承下去。

鄧子強通過經營書店,收穫到傳遞知識的成就感。
鄧子強通過經營書店,收穫到傳遞知識的成就感。
人民公社店面雖然狹小,但藏書豐富,吸引不少遊客駐足閱讀。
人民公社店面雖然狹小,但藏書豐富,吸引不少遊客駐足閱讀。
店裏佈置了不少有毛澤東肖像的裝飾品。
店裏佈置了不少有毛澤東肖像的裝飾品。
鄧子強從台灣及香港出版社購入的禁書十分暢銷。
鄧子強從台灣及香港出版社購入的禁書十分暢銷。
書店位於熙熙攘攘的銅鑼灣鬧市之中。
書店位於熙熙攘攘的銅鑼灣鬧市之中。
人民公社內特設的六四專櫃。
人民公社內特設的六四專櫃。
店裏佈置了不少有毛澤東肖像的裝飾品。
店裏佈置了不少有毛澤東肖像的裝飾品。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性教育過時 性小眾成禁忌

圓圈繪畫 圓滿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