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只見揮拍動作 不聞擊球聲響 柔力球

公園裡傳來悠閒的音樂,一群頭髮花白的老人家用手輕柔地劃著一個個大圓圈。以為他們在耍太極,卻又看到手中拿著球拍,沒有擊球的動作,綠色的球就這樣在球拍上跳躍游動。揉合了太極原理的柔力球從內地傳入香港後,不少老人家都以此強身健體,近年更有不少青少年開始學習。

 

文字、攝影:劉詠芯 編輯:區芷君

 

摒棄傳統擊球方式 「迎、引、拋」送球

柔力球源於1991年,一名山西省的體育老師白榕把太極原理如畫圓、卸力及以退為進等轉化為招式,發明出柔力球運動。別以為柔力球與普通持拍球類運動無異,實際上運動員不能大力擊球,而是採取三個步驟─以「迎、引、拋」把球送回去:當拍面和球形成直角時,運動員會慢慢迎接球,是為「迎球」;「引球」是持拍劃圓,令防守轉為進攻的過程;拋球則是將球拋出去。

柔力球有兩種玩法,套路和對打。套路主要以表演為主,表演者會配合音樂,自訂招式排列,形式猶如藝術體操。柔力球教練林煒表示,運動員要先學套路,然後將套路的元素應用在對打比賽上,「套路的入門是左右擺動及左右小拋,以鐘擺的形態握拍,令球不會輕易甩掉,在對打上很容易應用。」

 

對打吸引年輕人參與

套路較為輕鬆,多是長者或主婦常玩的形式,而年輕人則喜愛較刺激的對打。對打主要有兩個基本動作,第一是「高入低出」,在高處迎球,再在低處送球出去;第二是「低入高出」,球在正下方來,用以退為進的形式,在高處送球出去。對打比賽在羽毛球場上進行,暫時沒有官方的賽制,而是因應不同賽事定下不同賽制。今年舉辦的第三屆全港柔力球對打比賽,優先拿取21分的選手便可獲勝。

林煒是現時香港柔力球對打賽事排名第一的運動員,他在2010年開始接觸柔力球,更考獲一級教練課程。他表示一開始很多人誤以為他耍太極,其實對打十分刺激,適合年輕人學玩。他已連續三年參與由香港柔力球總會舉辦的柔力球對打比賽,「柔力球很容易上手,而且玩柔力球會明白很多太極的原理。例如以退為進,因為你不能強行去擊球,要慢慢畫圓,將球引到一個適合的地方。」

 

簡單易學 訓練關節柔軟度

柔力球在香港尚未普及,但東華三院馬振玉紀念中學早在幾年前將柔力球引進體育課中,甚至設立柔力球學會,希望訓練學生的大肌、手眼協調及節拍感。該校體育老師兼柔力球教練戚美寶稱,柔力球吸引學生的原因,主要是長時間玩都不易感到疲倦,而且可以訓練他們的關節柔軟度。「很多不常運動的女學生也愛玩柔力球,因為柔力球簡單易學,不會出很多汗,又可消耗卡路里,幫助減肥。我覺得柔力球可以讓學生持續運動。」

戚美寶認為套路和對打各有吸引之處,「套路對於男女學生都容易掌握,而對打則較具挑戰性,不同的比賽令學生更有目標去練習。」柔力球學會隊長王梓恒表示,老師在三年前介紹柔力球,引起他對這項運動的興趣,於是加入學會練習。「柔力球可以鍛鍊身體的柔軟度,我最喜歡的是扣球招式。」

 

人手資源充足 惟缺正式場地

林煒認為柔力球在香港有發展潛力,「越來越多中小學在多元智能課加插柔力球班,務求培養青少年對柔力球的興趣,而且香港柔力球總會每年都會安排課程,人手資源充足。」林打算向童軍領袖推廣柔力球,在六月舉辦柔力球訓練班,制定獎章吸引他們參與,鼓勵更多青少年認識柔力球,從而發展興趣。

現時香港並沒有正式柔力球場,練習只能用羽毛球場,但康文署旗下的羽毛球場並不准許玩柔力球,導致每次練習都只能在學校進行。此外,香港柔力球總會提供的興趣班有限,當中大多數只供長者和小學生參加,令一些想學的青少年沒有渠道參與。戚美寶希望政府提供正式場地予柔力球,並舉辦訓練班,讓更多人認識這項運動。

林煒於2010年開始透過學校接觸柔力球,現時是香港柔力球對打賽事排名第一的運動員。
林煒於2010年開始透過學校接觸柔力球,現時是香港柔力球對打賽事排名第一的運動員。
對打主要有兩個基本動作,其中一個是低入高出。(受訪者提供)
對打主要有兩個基本動作,其中一個是低入高出。(受訪者提供)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港人始創 輪椅上耍真功夫

建傷健人士互助平台 80後視障創業者 崔宇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