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專題

師生勿忘六四栽種民主廿六載

每年六四集會,悼念六四亡靈的星星之火由一枝枝的蠟燭傳遞開去,照亮整個維園。廿六年過去,不少曾經歷六四的教師仍在校園裡教導學生六四的歷史真相,點燃下一代的燭火。

 

文字、攝影:許芳文 編輯:林詠雪

 

 

見證歷史 決意以生命影響生命

教師職業的可貴之處在於「用生命影響生命」。有老師將當年六四的經歷和感受,在課堂內外向學生講述,希望增加他們對六四的了解並啟發同學反思事件。

教協教育研究部主任、保良局李城壁中學通識科主任張銳輝表示,六四的經歷對他影響甚大,他當時立下決心要在未來的工作延續八九民運的精神。當年就讀大學一年級的張主任,看到電視熒幕的直播畫面,感到無比傷痛和憤怒,「面對和平理性的學生,政權卻用最極端的方法處理。」執教鞭二十三年以來,張從未忘記延續民運精神的初衷。

佛教大雄中學公民教育、德育及環境教育組老師(下稱「公德組」)楊慧玲時至今日,對六四仍深有感受。當年她也是透過電視直播留意事件走勢,回想起民眾用木頭車推著傷者、路邊的傷者身上佈滿鮮血,感到十分憤怒。話語至此,楊老師禁不住哽咽。

 

設計多元活動 冀學生反思歷史

每逢六四前後,作為學界「民主先鋒」的保良局李城壁中學都會舉辦「六四週會」,請來不同背景或立場的人士分享,例如潘小濤、劉夢熊、范徐麗泰,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了解六四事件。張主任形容「週會」已成為學校傳統活動,自1992年起從未間斷。就讀該校的中五生李穎荷指「週會」是最受同學歡迎的六四活動,「已畢業的師兄姐曾在週會說有些大學生不知道六四事件,我很慶幸自己就讀李誠壁(中學)。」

除了多元活動,有些老師會在臨近六四時,在課堂上和同學討論,例如對六四的反思,會否參與悼念六四的行動。佛教大雄中學的中史科主任陳國強卻表示,該校近年在課堂詳談六四的老師比以往少。以他觀察所得,這一代的學生不太願意和老師討論議題,即使在課堂上探討六四同學也不多感興趣。 九十年代有部份學生經歷過六四,對此事的感覺較為強烈,在課堂上討論也會更投入。

不過,仍有九十後學生關注六四,黃顯龍同學形容六四的學生是英雄,期望他朝六四事件能由動亂改名民運,還學生一個名份。

 

六四教育屏障多 學生了解不全面

雖有學校堅持承傳八九民運精神,但並非每間學校也用相同方法教育學生。就讀香島中學中三的鄧同學指老師在課堂上只是輕輕帶過六四議題,學校也沒有舉辦相關的活動,所以對六四不是很了解,也沒有特別感受。同校的中二新移民學生張同學表示,只記得零散的六四歷史,例如有軍隊派出坦克車到場及向學生開槍,但並非完全了解事件與八九民運的關係,他更請記者解釋六四事件的前因後果。

「國民身份認同與追求民主,兩者其實可以並行。」張銳輝老師稱在上一代人眼中,認同國家不等於認同共產政權,希望能與學生展開有關中國國情的討論。「不論政府好壞,踏出第一步去認識後,才有之後對政權的取態。」

張老師認為同學應持開放態度認識中國,但近年本土意識抬頭,年輕人對中國人的身份認同下降,他承認難以建立同學的國民身份認同,希望同學即使不認同國民身份,亦不應否定平反六四所代表民主、道德等的普世價值。

 

學生打破限制 接棒承傳六四

保良局李城壁中學讓同學自由發揮,策劃悼念六四活動。今屆校報《冇愁報》的主編李穎荷及副編潘凱軒指校報每年都會採訪不同的人士,記錄他們當年經歷六四的心聲,透過校報表達對平反六四的盼望。他倆在初中時期聽老師講述六四事件,當時二人認為整件事情十分血腥,為此而難過。學校的教育使李和潘反思六四事件,現在希望用校報感染更多同學關心六四,將承傳六四事件的接力棒交到下屆同學手中。

即使在多開放自由的校園,歷史也難敵時間的洪流。兩位同學表示,雖然該校的學生對《冇愁報》的內容深感興趣,但要同學承擔成為《冇愁報》的一份子卻不容易。李同學不禁慨歎,「中二的時候看到師兄姐們在為校報努力,但現在校報只剩下三個人。」

佛教大雄中學的楊慧玲老師亦表示,校內六四活動靠老師主導,很少學生願意承擔舉辦六四活動的責任,而學校容許舉辦相關活動的空間也不大。

 

副稿:教材著墨少 教師憑經驗談六四

新高中中史教科書對六四事件的著墨不多(見圖表),大部份課文形容當時政府出動解放軍進行武力清場、干預。另有教科書指六四事件是歷史上的「插曲」,惟並未提及出動坦克車、解放軍開槍等內容。

陳主任表示理解教科書的篇幅有限制,因此向學生解釋六四時不太依賴教科書,會運用經驗和知識整理筆記,例如他會列出不同機構公布的六四死傷人數,希望能將事件具體客觀地呈現予學生。除中史科外,通識的「現代中國」單元涵蓋六四事件,但礙於課時限制,同校的楊慧玲老師表示每年能若用一堂通識課與同學討論六四,已算奢侈。

香港專業教育人員協會會長馮偉華認為課堂應以教授課程內容為先,呼籲學校利用課餘時間如早會讓同學「掌握六四真相」。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會長黃均瑜則表示,教聯會不刻意推廣與六四相關的活動,「六四作為歷史事件,不應被放大也不用迴避。」

中史書名稱 出版社 篇幅 形容六四措辭 處理手法 死傷人數
高中中國歷史(5下) 現代教育研究社有限公司 2.5版 六四事件 解放軍清場 N/A
中國歷史新視點(6) 文達‧名創教育 1版 六四事件 武力干預 N/A
新視點中國歷史2014版(4)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2版 六四事件 武力清場 N/A
新視點中國歷史2009版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1版 政治風波、六四事件、插曲 解放軍清場 N/A
探索中國史 齡記出版有限公司 1段 六四事件 軍隊清場 N/A
新理念中國歷史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1段 六四事件 解放軍清場 N/A
新簡明中國史(3下) 齡記出版有限公司 1段 學潮
備註形容為「集會遊行」
沒有提及處理過程
直接形容事件得到平息
N/A
新簡明中國史第二版(3甲) 齡記出版有限公司 1.5版 六四事件 戒嚴、軍隊清場 引述官方數字指200餘人死亡
全方位中國歷史(3下) 文達‧名創教育 半版 六四事件 軍隊干預、清場 N/A
已故支聯會前主席司徒華,曾出席保良局李城壁中學舉辦的「六四週會」,分享對六四事件的見解。(受訪者提供)
已故支聯會前主席司徒華,曾出席保良局李城壁中學舉辦的「六四週會」,分享對六四事件的見解。(受訪者提供)
屹立於香港中文大學的民主女神像,象徵著大學生追求民主自由的心。
屹立於香港中文大學的民主女神像,象徵著大學生追求民主自由的心。
保良局李城壁中學的師生在操場交叉舉手表達平反六四的訴求。(受訪者提供)
保良局李城壁中學的師生在操場交叉舉手表達平反六四的訴求。(受訪者提供)
楊慧玲與同學討論通識課本的議題。
楊慧玲與同學討論通識課本的議題。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面向中華立足本土 一代人的兩種六四價值

親歷六四 用筆與畫面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