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雨傘之書出版受壓業界另覓新路

催淚煙霧中的黃傘、聚滿帳篷的「添美村」、政總外的 警民對壘等畫面,難以在的港人記憶中被抹去。作家、記者、攝影師紛紛以文字和圖片記錄雨傘運動,不少在過去一年出版成書。但政治陰霾卻隨著這股出版潮而來, 不少書局疑因書本的政治取向而拒絕售賣,更向出版社大規模退書。

文字: 李慧娜 編輯: 林美欣

今年 2、3 月媒體報道了不少出版社被打 壓的事件,先有關於雨傘運動書籍遭中資背景 的聯合出版集團「雪藏」,其後聯合旗下的三 聯書店、商務印書館及中華書局減少相關書籍 的入貨量,聯合更向曾出版雨傘書的上書局大 規模地退書。上書局總編輯鄺穎萱指退書一事 令上書局「連續 3、4 個月沒有任何生意額」。

面對大書局大幅減少入書量情況下,有種 文化出版社的總編輯張振邦稱,當時為了維持 雨傘書的銷量,額外多做了許多市場推廣的工 作,如在社交平台宣傳、推出預訂活動等。

 

絕處逢生 突破傳統宣傳

出版社素來依賴向書店供書賺取利潤,但 在主流書店所設的屏障下被迫出新路。出版人 以突破傳統的宣傳手法打破各種局限,出版社 Psykhe 執行編輯兼自由撰稿人張子房解釋, 「以前的宣傳手法不外乎兩種:一是刊登書籍 簡介於明報月刊,二是靠書店放在『當眼處』, 很少靠其他媒體宣傳。」

雨傘運動後,張振邦表示,其出版社整整1 個月停止出版其他書籍,只集中宣傳 1 本雨傘書,例如主動聯絡樓上書店,帶同海報向他們推銷,又舉辦多場分享會,以及寄書給名人、明星、政治人物等。

 

欷歔受壓 「網購是唯一出路」

鄺穎萱雖同樣認為網上直銷是出路之一, 但對網購未來的發展較悲觀。她解釋雖然很多 人認為網購能減低成本,但出版社其實需要在 猶如汪洋大海的網絡世界中找客群,需要很多 市場推廣工作,過程並不容易。她又說:「中 央可以打壓紙媒,同樣可以打壓網媒」,相信 「不聽話」的出版社即使發展網購,早晚也會 遭到打壓,但無奈網上平台是現時唯一出路。

張振邦指推銷《我們的價值》時,因為書 籍被讀者在社交平台上不斷分享而銷情大好, 該書初版的印刷量有 3000 本,而單單透過社 交平台所賣出的數量,就超過印刷量的一半, 即超過 1500 本。雖然網購是個相當方便的 銷售途徑,但處理大量訂單卻花費大量人力資 源,由回覆買家以至送貨都要一手包辦。

 

作者選題有顧慮 幸出版自由仍在

「現在香港作家很多時候都無法掌握自己 出版的東西,操控權落在出版社身上」,張子 房稱香港部份出版社依賴固定收入來運作,如 連鎖書店固定的入貨量。所以出版社可能怕書 店因其出版的書題材敏感,而減少入貨量,故 在出版時會有所避諱。環環相扣下,作家不免 在落筆時同樣亦有所顧慮。

曾在六四運動後協助出版《六四見證》的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梁家傑稱,很多大書店均沒 有售賣《六四見證》,相信時至今日此書仍未 在連鎖書店出現過。他認為無論在哪一個時代 背景下,所謂的「打壓」都會出現,始終書店有自己的商業定位,但只要有其他渠道讓讀者 接觸這類書籍,出版自由都能站得住腳。

雖然出版界需要跨過重重障礙,但張子房仍然認為出版界自由度高,「內地的打壓令你 無法在網上、書店、出版社出現,但香港暫時 沒有這種情況,在主流書店外,仍然有其他途 徑買到被打壓的書。」張振邦亦指因香港仍然 由市場主導,只要對政治書、社運書有需求, 它們就有生存空間。

 

有種文化總編輯張振邦認為,出版界在雨傘運動後有不少突破,對未來發展感樂觀。
有種文化總編輯張振邦 認為,出版界在雨傘運動後有不少突破,對未 來發展感樂觀。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食肆設優先座被批難執行

傘下舞台重塑歷史劇場談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