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環保過中秋 月餅罐化身成夾萬

中秋節過去,剩下一個個月餅罐,可以如何處理?擅長金工技術的本地獨立設計師陳寶峰將月餅罐改裝成夾萬,希望利用設計提升月餅罐的用途,賦予它們新意義。

 

文字、攝影:朱潔玲 編輯:郭燕美

 

月餅罐一直是寶峰的「收納箱」,以往用來存放存摺、明信片以至小時候的同學錄。自去年起,他收集各款廢棄的月餅罐,並利用自己的金工技術把它們改造成各種生活用品,如時鐘、夾萬和首飾盒。他認為月餅罐是很大眾化的物品,不同階層也會擁有,而且形狀「四四方方」,材質堅硬,實用性很強,「不少人在中秋後都會直接把月餅罐送去回收,甚至直接掉棄,但我希望將月餅罐改造得更實用。」

 

寶峰收集了百多個月餅罐,把中秋傳統概念融入設計中,不斷改進,「正所謂『月有陰晴圓缺』,所以去年用月餅罐製的鐘面會隨著不同時間被覆蓋,只會露出當時的時間。」而今次製作的夾萬更貼近基層,他希望做出人人皆可使用的家居物品,做法簡單,首先在月餅罐安裝金屬折頁,隨後加上鎖頭,轉眼便變身成「夾萬」。「我們未來或會與白鐵師父合作,把月餅盒改造成首飾盒,增加用途。」

 

除此之外,寶峰亦希望透過今次設計,提升香港的本土意識。他在土瓜灣故事館「土家」收集月餅罐,其實土瓜灣在五、六十年代期間的本土工業十分蓬勃,但隨著經濟轉型,工業開始沒落。「所以我希望透過今次設計提高大家對『香港製造』的想像空間,讓大家明白香港也能有自己的工業生產。」

 

寶峰亦正與社企聖雅各福群會合作,推出月餅盒改造計劃,把廢棄的月餅罐改裝成實用的家具出售。環保力量高級保育經理呂德恆喜見近年月餅製造商的環保意識增強,不但在包裝上改用環保物料,更在附送的餐具上趨向簡約。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雨傘運動時間線

避風塘起火 揭消防設備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