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避風塘起火 揭消防設備不足

上月底筲箕灣發生3級火災,最少10艘船焚毀,惟消防處的滅火輪在接報後近半小時方到場救火。漁民及立法會議員批評滅火輪姍姍來遲,且避風塘消防設備不足。消防處解釋指事故發生時,駐守北角的8號滅火輪正在其他水域執行公務,故改派位於中區的1號滅火輪。

 

文字、攝影:申開顏   編輯:杜世安

 

9月27日下午2時左右,筲箕灣避風塘有漁船起火,約半小時後升級為3級火,最少10艘船焚毀,現場傳出多次爆炸聲,滅火輪在接報後26分鐘才到場。火警初步在下午4時37分受控,惟仍有白煙滾滾,直至深夜大火方被救熄。

漁民批消防姍姍來遲

漁民林先生當日目睹起火過程,表示「好驚」,慶幸自己漁船停泊位置遠離起火船隻,「有十幾隻船起火,燒通頂」。他抱怨消防車、滅火輪最少半小時才抵達現場,形容「來得好遲」,無法保障漁民人身安全及減少財產損失。

記者於火災兩日後到現場視察,仍能看見受損船隻停泊於海面,通身漆黑。林先生指「這樣的情況已經算好」,因為遭火災嚴重破壞的船,早已沉入海底,根本無法維修。他指大漁船一般配置2個滅火筒,小船則只有1個,「都可以滅下煙頭火,遇到雜物起火,電線短路,根本無法對付。」此外,船隻上亦備有救生衣、救生圈。

何俊賢:海上消防設備不足

根據立法會過往3年資料統計 ,筲箕灣避風塘曾於2013年及2014年發生火警,消防平均傳召時間分別為24及16.2分鐘,明顯慢於香港仔(2014年8.5分鐘) 。漁農界立法會議員何俊賢認為,香港現時海上消防設備不足,消防處僅有8隻滅火輪,無法覆蓋香港全部海域。

今年6月,何曾於立法會向政府提出質詢。保安局局長黎棟國當時回應指,自2013年已於屯門避風塘地區展開24小時消防艇巡邏。但何俊賢斥責政府「取巧」,利用數據混淆公眾。他續指,船隻起火蔓延速度快,只靠消防艇不足以撲滅火災,「都要等滅火輪到來,但每次都遲。」

促政府增滅火輪數量

政府每年休漁期都會向漁民宣傳「防風、防火、防盜」,何俊賢認為政府更應落實「4年大檢、兩年中檢、每年小檢」,以檢查漁船的消防設備,及確保電路發動機安全。他亦促請政府增加消防設備,「避風塘火警每年都會發生,政府必須考慮更新海上布防,增加 滅火輪數量,使消防重心不僅集中在香港仔、屯門等避風塘。」

消防處回應指,本港目前無為海上火警制定標準的召達時間,而國際上亦沒有清晰訂明的時間。事故發生時,駐守北角的8號滅火輪正在其他水域執行公務,故消防通訊中心調派最近事故現場的1號滅火輪,從中區滅火輪消防局趕赴現場。陸上消防人員於2時07分(即接報6分鐘內)到場,隨即前往肇事船隻滅火;1號滅火輪與潛水支援船亦於2時27分(即接報26分鐘內)相繼趕抵現場。

用於接送漁民出海上岸的擺渡船一般配置1個滅火筒。(申開顏攝)
用於接送漁民出海上岸的擺渡船一般配置1個滅火筒。(申開顏攝)
因應船隻大小,對消防設備各有不同要求。(申開顏攝)
因應船隻大小,對消防設備各有不同要求。(申開顏攝)
林先生的船隻因應其體積,須配置兩個滅火筒。(申開顏攝)
林先生的船隻因應其體積,須配置兩個滅火筒。(申開顏攝)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環保過中秋 月餅罐化身成夾萬

翻轉學堂激起思辯之戰 啟發學習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