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捲土重來,姚銘樂於勤奮

本港政壇中,姚銘亦是其中一個因「年輕」而受注目的區議員。2007年,當年只有21歲的他參選區議會選舉,被喻為「最年輕的區議會候選人」,但最終落選。其後他進修讀書,成為議員助理,為下次選戰準備,終於在2011年當上北區華都區議員。姚銘稱,從政並非三分鐘熱度,相反他在落選後用了數年時間裝備自己,自言當選勝在勤奮。

 

記者:馬婉婷               編輯:郭燕美

 

姚銘來自民建聯,是黨內年青一輩。訪問當天,他穿着筆挺的西裝,面帶笑容,一本正經地坐在會議室中,正經得令人難以想像他只有29歲。談起如何踏上從政路,他指是機緣巧合,從中學起便喜歡做社區工作,他幸運獲提名,而提名期截止那天湊巧是他的21歲生日。「當時覺得參選就博盡嘗試一下,沒想太多贏輸。」姚銘坦言,即使落選是意料中事,但心情仍然難受。有賴一班街坊和義工的支持,他重新振作,並開始為下屆區議會選舉作準備,「我發現自己的不足便去讀書進修,取得大專資格,又做立法會議員助理,讓自己學習新事物。」終在2011年當選,他認為自己勝於勤力,「可能因為年輕,有氣有力,別人七點去站街站,我就六點去,更勤力見街坊。」

 

2013年,北區進行了全港首個區域性巴士重組計劃,而姚銘就是推動計劃落成的其中一員。談起這事,他一臉自豪地說:「礙於路線重組牽涉區與區之間的利益,當時沒人敢做,但我們北區率先做,當時是抱住大無畏的精神,與不同團體協商,最後成功重組。」他指,其後北區將有更多樓宇,路線重組對未來發展有幫助。回顧當時,姚銘指年輕讓自己「心囗掛『勇』字,一無掛慮的拼博」。相比成敗得失,年輕的他認為勇於嘗試更重要,「反正年輕沒有什麼可以輸,那就嘗試一下吧!」

 

勉勵黨內後輩「做好自己」

 

身為政壇的新力軍,姚銘並不認同香港是老人從政,並指建制派內有許多新面孔,「我們的黨主席李慧琼亦很年輕。」但他承認政界的確需要不斷注入新思維,「黨內對下一代培訓做得不錯,我們培訓是師徒制,轄下亦有許多不同的青年組織讓年輕人嘗試從政,可以慢慢建立知名度,再去參選。」可是,他認為年輕人的努力遠比培育重要。外界常會指年輕人心智未成熟,不適宜從政,姚表示做好自己最重要,「別人喜歡怎樣說都好,惟有做好自己,證明自己的能力。」

 

但談起黃之鋒就降低立法會參選年齡作司法覆核一事,他帶點質疑指「選舉管理委員會在每次選舉前都會就選舉條例作諮詢,為何黃之鋒不在當時高調提出修改,卻到現在才提出司法覆核。」他對以18歲作最低參選年齡有保留,認為仍屬求學階段,大部分時間都在應付學業,未必能有時間處理地區工作,而選民也未必會選這樣年輕的候選人。

 

最後,記者問了一個問題:若當年18歲可以選立法會,你會去選嗎? 姚的回應卻有別於他一貫心囗掛「勇」字的作風,「我不會了,18歲我還在求學階段,即使到現在我還覺得自己仍未夠水平入立法會,畢竟牽涉的範疇太多。」

 

(註:姚銘同區並沒有其他候選人。)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勝在年輕,克服年輕--鄺俊宇

基層名校操練有別 學校誤解TSA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