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候選人落區宣傳不足成「隱形」

區議會選舉將至,今屆共有384候選人報稱無黨派或沒有填寫政治聯繫,比上屆的317名多近兩成。當中有獨立候選人政綱模糊或宣傳不足,最近更有報導發現一些獨立候選人背後與黨派有關聯。有學者指區議會選舉一直都有此現象,因社會分化日漸嚴重,部分參選人今屆或轉用獨立之名參選。

記者:容如意   編輯:杜世安

 

 

獨立參選 政綱中立易吸票

今屆區議會選舉的獨立候選人有上升趨勢,較2011年多17%。荃灣西選區候選人朱順明自稱「獨立無黨派」,根據選舉事務處網站,該區其他兩位候選人的政綱均集中於社區工作,如提出改善荃灣水質問題等願景。朱順明的政綱則以「順應民意、社會和順、明察區務、生活光明」等字句概括。對於這些政治中立的政綱,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分析指,現今大眾對政黨政治反感,以中間派身份更容易增加票源。「當民主及建制的人漸走向極端,只有中立的候選人能搶票。就算輸了,亦會分薄民主派的票。」

另外,朱順明的對手、民建聯的林琳質疑朱甚少落區,「1周可能不見他1次(落區)」。朱順明回應指荃灣西選區範圍廣闊,未必每次落區能碰見對手,而自己每次落區宣傳亦有拍片記錄。

朱順明的同區候選人為民建聯的林琳,及荃灣民生動力的潘昭霖。

 

缺乏宣傳 街坊稱不認識

除了政綱模糊,有獨立候選人亦宣傳不足,甚少落區。筲箕灣選區候選人潘詠妍早前被傳媒懷疑是「假傘兵」。記者10月31日到該選區觀察,發現選區內不見她的宣傳單張。同日記者向該區現任區議員、民建聯的勞鍱珍查詢。她稱對比該區3名候選人,碰見潘詠妍的次數最少,參選至今只見過她落區兩次,「只有她還未掛上海報」。數名筲箕灣街坊稱未曾見過潘落區,部分人更以為該區只有兩名候選人。於此區居住10多年的李太表示:「東大街街市每檔都有貼單張,但我不認識這個人的。」

潘詠妍的政綱除了爭取真普選外,亦包括「增建年輕人公屋」、「增加大學學位」等。劉銳紹解釋部分以爭取真普選為宣傳口號的候選人,目標是「界」民主派的票,「事實上他們對建制的票源並無影響,而支持民主派的人因此類候選人而分散票源。」香港城市大學公共政策學系高級特任講師張楚勇則認為以往參選人的政綱多傾向列出其以往政績,或區內未來發展計劃;近年則增加以政治目標為政綱,如「傘兵」提出的「爭取真普選」等。他續指,「此類候選人沒做社區工作,很大機會選不上,但目的可試水温(大眾對各黨派或無黨派的支持度),或是提供多個對手攻擊對方。」記者向潘詠妍查詢,惟截稿前仍未獲回應。

潘詠妍的同區候選人包括民建聯的林心廉,以及獨立候選人梁詠詩。

 

選情複雜 政黨反成參選負累

張楚勇分析指候選人「隱形」有兩種原因。其一是一些自稱獨立的候選人,背後有政黨支持。雨傘運動後,社會分化加劇,市民對政治敏感,候選人背後有政黨支持反成了一種負累。如上屆九龍社團聯會派人參選,報稱獨立,選民以為這些隱形建制派候選人是中立而投票,「就算2011年用社團名義參選的,今屆或會更多的改用獨立身份。」

另一類是「真正的隱形候選人」,他們零宣傳亦沒有政綱,參選目的存疑。對於這種現象,張相信是有政黨想找背景清白、或不曾參與政黨活動的人參選,即使市民欲了解他們的背景,亦無從入手。劉銳紹則指「隱形」候選人現象於以往不時出現,這類候選人對區內情況了解不深、背景不明,亦甚少參與社區工作或宣傳。今屆除了泛民、建制及獨立三大陣營外,不少「傘兵」亦空降區議會選舉。各區選情複雜,張認為此類「隱形」候選人更容易混入其中。

朱順明自稱獨立候選人,其宣傳海報印著「不談政治、衹為公義」的標語。(容如意攝)
朱順明自稱獨立候選人,其宣傳海報印著「不談政治、衹為公義」的標語。(容如意攝)
記者10月31日到筲箕灣選區觀察,僅有其中兩位候選人海報並排。(容如意攝)
記者10月31日到筲箕灣選區觀察,僅有其中兩位候選人海報並排。(容如意攝)
張楚勇表示若社會發生類似雨傘運動的大型事件,自然產生更多新的政治勢力。(容如意攝)
張楚勇表示若社會發生類似雨傘運動的大型事件,自然產生更多新的政治勢力。(容如意攝)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基層名校操練有別 學校誤解TSA原意

外籍囚犯感不公 冀爭取獄中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