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風餐露宿度新歲 精神病露宿者被忽視

農曆新年將至,當市民四出拜年、團年的同時,社區內有一群露宿者要於寒冬度過春節。大眾往往只看到露宿者的經濟狀況不佳,認為他們需要幫助,卻忽略了金錢以外的問題。有社工表示露宿者選擇露宿的原因,當中除了常見的金錢問題外,亦包括家庭、疾病、房屋環境等因素,而露宿者患有精神病的情況十分普遍。希望大眾和政府可以更深入了解露宿者貧困以外的其他困境。

記者、攝影:陳正心 編輯:黃心悅

 

露宿原因繁多 精神病患者普遍

        露宿者各自面對的困難和露宿原因都不同。所有「家當」(即木板、床鋪等財物)均於渡船街的GiGi於天橋底居住了兩三年,自患有精神病以來便喪失工作能力,因而成為露宿者。與她經常接觸的義工透露,GiGi失去工作後患上精神分裂,但一直都未察覺自己的精神問題,所以往往會拒絕社工和義工的幫助。

露宿者的「家當」即是指他們的隨身床鋪、木板等物品。不少露宿者視之如金錢般重要。

        經常探訪該區的露宿者行動協會司庫雷慧蘭表示,類似這種患有精神病的露宿者於社區內為數不少,但大眾往往只認為露宿者是純粹因貧窮而「瞓街」,忽略他們露宿的真正原因。這類精神有問題的露宿者常患的病包括情緒病、抑鬱、思覺失調和精神分裂不等。他們通常不察覺或拒絕承認自己有病,只願和信任的社工溝通,亦從不主動尋求醫生協助。即使被社工轉介到精神科醫生也只會見醫生一次,不願繼續覆診。有心人需要長時間和他們建立關係才可以令他們接受幫助和捐贈。

雷慧蘭表示,有家庭問題、患有精神病或者較年老的露宿者為數不少,他們只會肯和自己信任的社工溝通。

社工:醫生應落區診治精神病患露宿者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政策研究主任黃慧賢和雷慧蘭同樣建議,當局應照顧露宿者於房屋、醫療上的需求。除了增加宿舍宿位和入住時間、提高露宿者於公屋輪候制的計分外,更希望可以引入外展醫療服務,安排醫生護士落區為露宿者診治,而非被動地等社工轉介病人。尤其是現時患有精神病的露宿者為數不少。「現時的醫生只會坐定等候病人來找自己診治,但現實是這類患有精神病的露宿者根本不願去見醫生,這樣問題只會繼續嚴重下去。」

 

擦亮火柴 為露宿者送暖

        露宿者行動委員會召集義工走訪油麻地區露宿者聚居的地方派發物資,大部分露宿者都表示自己於農曆新年間並不會特別慶祝,亦不會和家人渡過。現暫住避寒中心的陳太和坤叔都認為新年對她來說非常沉悶,因為身邊並沒有任何親人。

       為了幫助這些露宿者,有市民自發幫助有需要的露宿者,身體力行關心露宿者所面的問題。發起「平等分享行動」的曾志浩自2011年就透過社交網站召集朋友一起收集「火柴」如優惠券、舊鞋、暖包等物資送予露宿者。他們的行動強調送贈者和露宿者平等的關係,「太過強調自己是施予者的身份,反而會使露宿者感到反感,亦難以真正令露宿者感受到別人的關懷。」曾志浩認為市民自發的關愛行動比社工團體的支援服務制肘和限制都要少,亦更容易帶動自己身邊的人,主動關心社區內有需要的人士。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5子失蹤引寒蟬效應 批習變自我審查

【只想販賣與眾不同】傳統文化承傳―前路未明 態度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