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百億推公私營協作計劃 業界憂喜參半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宣布撥款100億元成立醫管局公私營協作基金,利用投資回報,加強推行「臨床公私營協作計劃」。計劃運作多年,普遍獲得市民支持,認為成立基金有利計劃長遠運作。然而,有業界人士指資助額不足導致私家醫生參與率低,期望政府能進一步改革公私營醫療體系之間的合作。

記者:周幸盈 編輯:許卓非

 

基金保障計劃持續發展

立法會議員李國麟指,成立基金可確保資金供應穩定,有利計劃持續發展,「醫管局不須逐次向財委會取錢,能加快計劃擴展工作。」香港病人組織聯盟有限公司主席袁少林亦支持撥款,認為計劃獲穩定資助,日後發展時能「少了制肘」,更期待撥款增加。另一位立法會議員張國柱則不擔心設基金等同「封頂」,他認為若計劃成效佳,政府將繼續注資。

 

醫生:資助不符合成本效益 

以正於觀塘、黃大仙和屯門區試行的普通科門診協作計劃為例。根據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去年十二月的討論文件,現時只有91名私家醫生參與計劃,佔三區普通科醫生總數約兩成。參與計劃的醫生每年最多可向每位計劃受惠人提供10次診症服務,最高可獲2872元服務費。香港西醫工會幹事梁健年醫生批評,政府釐定資助額時未考慮私營醫療服務的營運成本,私家診所若參與計劃,診金「連入藥費都不夠」,難以吸引業界參與。

 

公私營協作治標不治本

爭取低收入家庭保障聯席組織幹事李國權指,政府推動公私營協作計劃乃「用錢買時間」,雖然能夠短暫舒緩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但沒有從根本解決公立醫院人手不足問題。 立法會議員梁家騮則批評,政府未為醫療服務質素訂立衡量指標,建議政府成立相關審計部門,以便重新審視公私營醫療體系的資助模式,並作全面改革。

 

食物及衛生局和醫管局回應指,為配合現有的公私營協作計劃持續運作及推展新項目,穩定及持續的經費來源是必須的,惟基金的撥款建議仍有待財委會審批。若撥款建議獲通過,醫管局會重調現有資源,提升本身的服務量,以便加強服務的便捷程度。

政府撥款100億元成立作基金發展臨床公私營協作計劃,期望紓緩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
政府撥款100億元成立作基金發展臨床公私營協作計劃,期望紓緩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病床供不應求 應檢討醫療資源運用

居屋逆按揭欠誘因 僅4人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