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繁簡廣普爭議】繁簡互換混淆 廣普差異理解費時

繁簡、廣普之爭不斷,教育局諮詢文件提及「學生在掌握繁體字後,亦應具備認讀簡化字的能力」後,再有電視台以普通話及簡化字字幕報道新聞,各界憂慮長遠削弱廣東話及繁體字的地位。根據本報調查,近半小學生對一字多義的簡化字感到疑惑,也有近6成半小學生指出普教中(用普通話教中文)會對中文學習感到混淆,如有學生將「埃及」錯寫為「埃紙」。家長要額外為普教中的兒子以廣東話翻譯字義;亦有老師認為學生有其他途徑認識簡化字,無須特地納入課程。
記者、攝影:陳雅筠、鄭佩琳 編輯:黃心悅、林子晴
9成學生懂基本簡化字
spy_wordEE
為瞭解小學生對簡化字及兩地用語的認識,本報於2月下旬於油麻地、大圍及九龍塘,隨機向106名小3至小6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當中4成受訪者就讀普教中的小學。受訪小學生中,有一成半曾學習過寫簡化字,學習途徑多為課外閱讀和家人教導。問卷提供了如「愛」、「聖」和「義」等繁體字,近9成的小學生能全部答對相應的簡化字,有一成小學生誤認「叉」為「義」的簡化字。
WORDGRAPH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副教授鄧思穎形容,加入了簡化字的教學課程更豐富,開闊視野,「在課程中適當介紹漢字流變,對認識我們的語言和文化也是好事。」但粵教中(用粵語教中文)小學中文科老師張碧玉則指,現有不少學生已懂得基本簡體字,學生一般熟悉繁體字後就能大概推出其簡體字,亦可能透過內地的課外書認識簡體字,所以不建議特地納入課程。
鄧思穎又指出,「龙、尤」及「义、叉」等字的字形相近,容易混淆。進步教師同盟召集人施安娜亦認為,同時學習繁簡字容易讓學生感到困惑。學生多時會寫出半繁半簡的字詞,例如把「觀」字自行簡化成「又見」而非「观」,忘記把右邊的「見」字簡化。
 
簡化字一字多義 逾半學生不知
green
 
問卷亦要求學生寫出對「后」字的聯想,六成學生想到「皇后」,逾半均表示不知道「后」同時為繁體字和簡化字。鄧思穎表示,簡化字有幾種造字方式,例如同音代替(「後」為「后」)、草書楷化(「書」為「书」),及省略或保留特徵輪廓(「聲」為「声」)。還有一個方式,是將幾個繁體字用同一個字去代替,如「干」是「乾」和「幹」的簡化字,他認為這些造字方式的確會使人混淆。
施安娜又指,簡化字破壞了漢字本身的義符(漢字結構中表達字義,如其性質、狀態、功能等的構成因素),小學生在對文字結構未有充分認識前,便學習簡化字,會深受影響。鄧思穎卻認為只要學生懂得原理,就會知道字形的來龍去脈,而且閱讀時理解到上文下理,就可減輕混淆的機會。
 
母悔選普教中 廣普對譯費時
 
問卷亦要求同學選出平日作口語溝通之用語,例如「空調」和「冷氣」、「黃瓜」和「青瓜」等,超過8成學生選擇廣東話用詞。無論來自普教中或粵教中小學,選擇普通話用詞的同學人數相若,反映受訪學生的日常生活用詞與教學語言未必有直接關係。施安娜認為結果主要與學生的母語和成長背景有關,若是新移民使用習慣會不同。
 
聖公會聖提摩太小學學生鄧志杉表示雖然學校採取普教中,但不喜歡用普通話讀中文,因為有時會不明白老師的指示,需要問身邊同學才能理解。鄧志杉亦曾把普通話與廣東話讀音混淆,「把埃及的及(普通話讀音)誤以為是紙張的紙(廣東話讀音),『埃及』寫成『埃紙』,然後默寫就錯了。」
鄧太感困惑,有時教導孩子造句時會不清楚如何用字,「我讀書時每人都寫『質素』,不知為何現時『素質』才是正確。」她覺得使用廣東話教學能方便兒子學習,現要花時間翻譯成母語助其理解字義。她續稱,無奈報讀小學時沒有留意中文科的教學語言,但又不想要兒子重新適應環境,就只能繼續就讀。施安娜認為老師不應規範用字及強調哪個用字才是正宗,而應鼓勵學生了解兩地文化,「普通話其實也是口語的一種,無論『冷氣』還是『空調』也應被接受。」否則便會窒礙學生思想,長遠來說更會削弱本土文化。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Viu TV 開台在即】 主打本土市場

【繁簡廣普爭議】憂中文科內地化 劉銳紹:未必強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