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社政

欠政策協調 商營數碼電台悉數退場

3 間商營電台鳳凰優悅、香港數碼廣播有限公司(DBC)和新城廣播有限公司(下稱新城電台)自去年起相繼向政府交還牌照,全數退場,意味數碼聲音廣播業失敗收場。有意見認為政府未有推出相應政策配合,令業界難以長遠發展。惟政府回應指已盡最大努力支援業界發展。

行政會議於 2011 年 3 月向DBC、新城電台及鳯凰優悅發出數碼聲音廣播牌照,以營運 15 條數碼聲音頻道,同時指配 5 條頻道予香港電台營運,合共 18 條頻道。繼去年 9 月鳯凰優悅率先向行會申請退還牌照,DBC及新城電台亦分別於今年 8 月與 9 月申請退牌。新城電台於聲明指,因配套未能適時配合,廣告空間未能拓展而退場,並表示數碼聲音廣播已是「前途堪憂」。

覆蓋率低 政府支援不足

 

根據 2015 年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的文件,政府在 2014 年於 11 條隧道完成安裝轉播系統,冀通過這些基礎建設,將數碼廣播覆蓋率提升至百分之 85 ,整項工程共耗資 4600 萬元。曾協助經營民間電台、候任立法會議員梁國雄認為,覆蓋率持續偏低導致數碼電台難以營運,如在東隧、西隧、大老山隧道等 5 條主要隧道、公共屋邨及港鐵站均未能有效接收,政府在相關的建設上仍未足夠,導致電台開台後仍有接收盲點和訊號不穩定的問題,直接影響對聽眾及廣告商的吸引力。

梁國雄認為,政府要興建更多發射站,改善接收盲點的問題,數碼廣播才可順利發展。

「電台除了要應付日常營運,還要與政府共同投資在基建上,當然會出現經營困難的問題。」他建議,政府在基建上補貼營運者,才能令電台營運順利。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師梁麗娟亦批評,政府支援不足且放任市場發展,未有確實推動政策,如曾建議進口車安裝數碼收音機,但卻無實際行動,無助拓闊聽眾群。「若商營機構全數退場後,政府無意繼續發展數碼廣播,無疑是一種『發展的倒退、資源的浪費』。」

數碼廣播 另覓出路

政府早在 2010 年 2 月公布在香港提供數碼聲音廣播服務的發展框架,重申無計劃終止 AM/FM 模擬廣播服務。梁麗娟認為數碼聲音廣播可與文字與圖像配合,提供多元化資訊,因此市場可塑性高,理應取代模擬廣播。但政府欠長遠計劃將模擬廣播與數碼廣播兩種技術匯流,令聽眾欠缺轉向收聽數碼廣播的誘因。

梁麗娟建議,政府應拓展數碼聲音廣播,容許文字與畫面資訊配合廣播,提升吸引力。 

梁國雄建議,政府若有誠意長遠發展廣播業,應降低申請牌照的門檻,檢討《電訊條例》,開放大氣電波,讓社區廣播得以發展。「『做大個餅』讓更多人進入市場,廣播業才能開拓更多的廣告客源 。」

數碼收音機經銷商Ideal Radio的老闆許先生指,「在DBC的節目發展成熟後,售出的收音機數字有增長,反映市場有發展潛力。」但在鳳凰優悅退還牌照後,市場發展不穩,購買人數開始減少。他續指,不少市民曾希望在汽車上安裝數播收音機,但因有電台退場而對有關發展失去信心,故未有實行。他期望政府多參考外國例子,更建議將港台現有的9個模擬頻道全數轉以數碼廣播,待聽眾群成熟後再進一步發展。

聽眾感可惜 望政府支援電台

因為數碼電台的節目豐富,選擇眾多,所以的士司機楊偉業經常收聽。

為增加收聽率,DBC曾於 2012 到 2013 年期間免費為兩萬輛的士及小巴安裝數碼收音機。因此對於商營數碼廣播電台相繼結束營運,的士司機楊偉業感到可惜,但認為電台缺乏廣告收入,選擇結束營運也是無可奈何,「數碼廣播音質較傳統(模擬廣播)好、節目選擇多,政府可考慮投資予數碼電台,讓它們能夠繼續營運。」而的士司機鄧廣信就認為,政府可選擇全面採用數碼電台,令聽眾享有更高質素的電台節目。

港台續營運 方針暫不變

至於港台表示,將會繼續營運旗下 5 條廣播頻道,暫對有關方面的方針維持不變;而未來的發展方向,則有待政府完成檢討後再討論。現時港台其中三條頻道,同步廣播現有三條AM頻道的節目,餘下則用作轉播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香港之聲及英國廣播公司世界頻道節目。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選民求變心切 「滅黨」或歸咎「雷動」

政府嚴打工廈劏房 趕絕居民無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