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社政

港跳繩隊未獲政府資助 運動員自費上萬參賽

本港體育政策傾向「精英化」,部分獲納入香港體育學院(體院)的精英體育項目,或者加入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港協暨奧委會)的項目,其運動員會得到政府的認可及較多資助。相反,屢創佳績的中國香港跳繩代表團,卻因未被港協暨奧委會承認而需要自費訓練,教練稱學員面對「沉重的財政壓力」。

體院精英項目三級制 學員獲資助如「收人工」

現行的香港體育政策有三大方向,包括「體育盛事化」、「體育普及化」和「體育精英化」,政府亦在2012 年成立 70 億元的「精英運動員發展基金」,向體院提供財政資源,發掘和培訓有潛質的年輕運動員。

香港跳繩代表隊在「世界跳繩錦標賽2016」暨「瑞典公開賽」勇創世績,最終奪得27金26銀26銅,共79面獎牌。(受訪者提供)

政府會根據「精英資助評核計劃」準則,每兩年甄選「精英體育項目」,並根據體育總會所提交兩名成人及兩名青少年運動員的最佳成績,計算該項目的精英體育資助評分,透過集中資源在有潛質或已有卓越成績的體育項目,以提高運動員在國際體育賽事中爭取佳績的機會。

體院的精英體育項目分為三級,不同等級的運動項目會有不同的支援,例如有代表隊出戰奧運的羽毛球就 屬於「A* 級」體育項目,香港女子羽毛球代表潘樂恩表示,「精英項目的待遇一定是最好,我們的資助會比其他級別的運動員多,整隊的資助都會比較多。」潘樂恩亦指全職運動員在體院「包食包住」,形容資助像「收人工」,以應付日常開支。

跳繩隊教練:申請多年仍不獲入會

 

香港跳繩代表隊有時需要自費上萬元去到地參加比賽。(受訪者提供)

由中國香港跳繩總會帶領的中國香港跳繩代表團,於「世界跳繩錦標賽 2016」暨「瑞典公開賽」再創佳績, 勇奪 79 面獎牌。但中國香港跳繩總會代表隊教練鄭淦元表示,總會因未能加入港協暨奧委會,無法得到政府的認可和資助。

鄭解釋,如要加入港協暨奧委會,須獲港協暨奧委會轄下的會員資格審查委員會推薦,再由常務會議決定。鄭淦元慨嘆,「我們已經申請多年,但仍未被港協暨奧委會所承認」,但會繼續申請加入。被問及對現時體育政策傾向「精英化」發展有何看法,鄭淦元稱對此不了解,不方便回應。

香港跳繩代表隊何柱霆(右)跟隊友在「世界跳繩錦標賽2016」中奪得冠軍,在 3 分鐘內共跳出 671.5 下,打破香港兩年前創下的紀錄。 ( 受訪者提供 )

現時跳繩隊運動員須自費參加訓練和比賽,鄭淦元 指現時的運動員以學生為主,每月的訓練費為 500 至 1000 元不等,不同屬會收費不同;如外出比賽的費用則要上萬元。他認為運動員面對「沉重的財政壓力」, 跳繩隊亦面對租場的困難,「向學校借場的話要幾百元, 向康文署租場地雖然較便宜,但場地小,樓底又不高, 更可能要兩三個月才知道是否成功租場地。」

轉型做全職「打工仔」 心理關口成障礙

為了令運動員將來退役後得到保障,體院和港協暨奧委會於2008 年分別推出《運動員教育及職業發展支援》和《香港運動員就業及教育計劃》,主要提供就業和升學方面的支援。潘樂恩認同計劃對運動員退役後有幫助,「很多運動員中三、中五的時侯就輟學成為全職運動員,退役後因為學歷問題未能升讀大學,而計劃則提供一個升學機會。」惟部分體育項目未獲港協暨奧委認可,亦非體院的精英體育項目,就不能得到上述計劃協助。

精英體育項目的運動員雖能得到體院和港協暨奧委 的協助,但運動員退役後亦面對心理上的問題。前香港網球代表隊首席女網球手林寶權認為,讓運動員適應轉行才是關鍵,林修讀完學位課程,由運動員轉型做全職「打工仔」,林形容是「一個挺大的衝擊」,好動的她不適應需要長期坐在辦公室的文職工作,要兼顧的事情 亦比以往訓練的多。她補充,比起找到一份工作,退役運動員更需要心理上調節的協助。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浸大山神 是他也是你和我

私營院舍問題頻生 學者促檢討豁免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