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社政

工廈公屋無人問津 計劃無助加快公屋輪候

房屋委員會(房委會)於 2013 年將二級歷史建築「柴灣工廠大廈」改建 為公屋項目,並命名「華廈邨」,提供約 187 個公屋單位,惟今年 7 月中 預配單位至今,只有 30 戶接受編配。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指,原因與屋 邨居住限制多有關,批評政策無助舒緩房屋短缺問題;有學者分析,從華廈邨反映工廈改建公屋成效低,將來再發展的可能性不高。

歷史建築住屋限制多 僅租出 30 伙

華廈邨前身是建於 1959 年的柴灣工廠大廈,在 2013 年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
為顧及文物保育價值,政府除了保留柴灣工廈原有 的 H 型建築外貌及「柴灣工廠邨大廈」的油漆字樣,單 位設計亦有不少限制,包括只能採取開放式廚房設計、 不可加任何間隔磚牆或模板間隔牆等,室內亦沒有對流 窗,只能靠露台通風。關注基層住屋聯席組織幹事何智聰稱,單位不能間房,單身或二人家庭尚可接受,但多人家庭未必會考慮。
劉先生一家 5 口獲編配華廈邨一個約 400 呎單位, 他坦言因居住限制太多曾想放棄入住,只因已輪候公屋 逾 8 年,不想再等才接受安排。他認為華廈邨整體質素 只是僅僅合格,「單位不能間房,只可用衣櫃分隔,而 且不可隨意打釘及鑽孔。雖然附近交通方便,但低層始 終有噪音問題。」他又批評項目不值得投放3億元,「政 府將工廈重建更好,不需要顧及保育。」招國偉表示, 華廈邨地理位置雖方便,但附近是巴士站、工廠大廈, 受噪音、空氣污染問題影響,不是理想的居住環境。
柴灣華廈邨裝修 7 大限制:
1. 單位須採用開放式設計,住戶不可在租住單位內加建任何間隔磚牆或模板間隔牆
2. 不得密封露台及不可在露台位置加裝窗戶
3. 開放式廚房只可使用煤氣或電力作為煮食燃料
4. 牆上電氣附件(如燈掣、插座、配電箱等)直上至天花頂的位置,其指定範圍內不可打釘或鑽孔, 以免導管內的電線被鐵釘或螺絲貫穿
5. 不可更改租住單位的外觀,包括單位外的牆壁、 天花、露台牆壁、大門及鐵閘的顏色
6. 不應改動或拆除單位內已安裝的抽氣扇,以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7. 部分租住單位露台的牆身和天花、大門及客廳的 木門設有固定隔音裝置,以減低鐵路和道路交通噪音的影響,住戶不得改動或拆除固定隔音裝置 

華廈邨反應冷淡 成本效益低

招國偉批評政府沒有推出短期措施,回應基 層改善住屋的訴求。
招國偉和香港理工大學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均 認為,華廈邨成本效益不高,未來房屋政策決不輕易推 工廈公屋項目。鍾劍華解釋,現時工廈空置率高,適合 改建的工廈不多,加上華廈邨的成效不理想,將來發展 工廈公屋的可能性不高。招國偉指,華廈邨每個單位的 改建成本達 150 萬港元,是一般公屋單位兩倍,而且單 位數量太少,對舒緩房屋短缺問題作用也不大。房署曾 提及一般公屋單位成本約 50 萬元,因其在正常地基及 正常地盤情況下興建,該建築成本只包括項目的住宅部 分,零售設施等並不計算在內。而柴灣工廈改建住宅項 目的平均單位面積較一般租住公屋項目大,及包括地下 零售設施及保育相關工程,導致建築成本上升。
房屋署指,除柴灣工廠大廈外,現時未有計劃改建 其他工廠大廈為公屋用途,但會繼續將華廈邨的空置單 位編配給合資格的公屋申請者,若申請者拒絕華廈邨的 編配,署方亦不會計算該次編配在他們的 3 次有效編配 機會之內。
華廈邨地下部份會作商業及展覽用途,展示從柴灣工廈搜集得來 的藏品。
公屋建成量未達標 重建或成出路
截至今年 6 月底,公屋輪候冊申請近 29 萬宗,平 均輪候時間為 4.1 年。據政府的供應目標,2016/17 至 2025/26 年度 10 年間擬提供 20 萬個公屋單位,即平 均每年兩萬伙。招國偉坦言,對未來 5 年房屋供應量不樂觀,他認為除了加快興建公屋及市區重建外,政府應 加強短期措施回應基層改善住屋的訴求,如提供租金津 貼、增加現時公屋項目的高度和密度、減少公屋綠化面 積以善用土地增建單位。
何智聰表示,工廈改建是一個好嘗試,但不宜發展公屋, 「工廈並非不可住,只需改善消防設備和樓面間 隔,改建為過渡性房屋幫助面對清拆或逼遷的家庭,或 作創意產業用途,如前身為石硤尾工廠大廈的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就是成功的工廈改建例子,刺激區內人流。」 何智聰認為,政府應公布使用率低的工廈名單,提出改 建項目讓民間共同規劃。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元朗自然保育區遭倒泥 政府執管不力

酒店賓館供應過剩 政府發牌制度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