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社政

通風廊建 34 層居屋 北角恐再現屏風樓

規劃署於 2008 年提出降低前北角邨的住宅項目發展規模,又稱會保留 3 條通風廊以改善東區的屏風效應,其中電照街、琴行街及書局街通風廊寬度達 50 米,而擁有籃球場及小型五人足球場的電照街遊樂場更是附近居民的主要休憩場所。當年政府為通風棄高樓,現屆政府卻「反其道而行」,打算通過改建電照街遊樂場為 34 層高的居屋,新增 240 戶「黃金劏房」。
城規會今年 8 月 5 日宣布修訂《北角分區計劃大綱核准圖》,並展開為期兩個月的公眾諮詢。於最新的北角分區計劃大綱草圖編號 S/H8/25 中,渣華道、電照街及馬寶道交界的電照街遊樂場由「政府、機構或社區」地帶被改劃為「住宅(甲類)」地帶作住宅用途。該地段預計用來興建最高 110 米、約 34 層高的單幢居屋,最多可提供 240 個單位。
政府欲將北角電照街遊樂場改劃成住宅用地,預計興建一幢 110 米高的居屋。

屏風樓擋海風 令污染物殘留

北角區議員鄭達鴻狠批政府辦事不顧後果,「早於發展北角邨時,我已指出電照街通風廊不可被取代,如果在該地興建 34 層居屋,會令污染物殘留在內街及減低其通風效果。」他憂慮現屆政府多次「盲搶地」,忽略市民的真正需要,「城規會的作用是令每一區的住宅用地及社區用地達成一定比率,平衡居民住屋及生活需要。但現屆政府將很多社區休憩地皮用作建屋,情況令人髮指。」
他建議政府在市區選地建屋前,優先考慮公屋或居屋重建,重新規劃舊社區以釋放更多空間。若用社區休憩用地來建屋,則必須設立補償措施,以免居民失去合理的生活空間和品質。

居民意見各異 規劃署︰會設計緩減方案

北角居民張先生擔心失去電照街遊樂場後,建屋後區內短期將失去休憩設施。
居民張先生擔心新屋落成後將破壞日常生活,「若在遊樂場建屋會構成屏風樓,影響北角的居住質素。而且北角區休憩地方並不多,要居民到哪裡打籃球和踢足球?就算會將遊樂場重置,也非一時三刻就做到。」
不過,亦有居民支持政府發展新樓盤,居民王先生激動地說︰「我支持政府建屋!現在人口越來越多,香港又少土地,如果不建屋,下一代要住在哪裡?犧牲少少地方是無可厚非!」

規劃署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政府會根據房屋署進行的空氣流通評估報告,設計能夠緩減發展項目對附近地區可能造成的通風影響的方案,例如︰樓宇採用斜角設計、用地界線後移及在地面第一層預留空間等,均可加強街道之間的氣流,從而減少屏風效應。

鄭達鴻︰新樓無助緩解住宅需要

北角區議員鄭達鴻曾就電照街遊樂場改為住宅用地一事進行問卷調查,發現極大多數區內居民持反對意見。
由於電照街地皮臨近海傍,鄭達鴻擔心該地樓盤定價昂貴,有違興建居屋的初衷,「因為該地臨海,是一塊優質地皮,而且預計落成的居屋,比現有的私人樓宇更高。因此我們質疑處於黃金地皮的居屋會否定價過高,市民是否會接受?但政府暫時未能給出參考定價。」
此外,電照街遊樂場佔地僅 0.12 公頃,「在狹小的地皮建 34 層樓宇提供 240 個單位,代表一層會有 6 至 8 個單位,每個單位面積非常小,讓人安居樂業的居屋卻變成了市區劏房。」加上單幢樓宇的高昂管理費,鄭達鴻認為電照街居屋未必能成為市民的安居之選,無需要犧牲區內環境質素來興建一幢劏房居屋。

政府插針建樓有前科

根據環保觸覺統計,2015 年由城規會批准改劃成住宅用地的項目高達 58.51 公頃,其中包括「綠化地帶」(32.96 公頃)、「休憩用地」(4.25 公頃)及「政府、機構或社區」(21.3 公頃),共 24 個土地改劃項目。其中青衣青鴻路斜坡地於 90 年代原本是用來阻隔躁音及污染的住宅「緩衝區」,深水埗大窩坪綠化地則是區內僅有的休憩用地,兩塊地皮現用作興建公屋。
規劃署指,現時香港缺乏適合用作房屋發展的土地,改劃「綠化地帶」、「休憩」及「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是政府應付房屋及其他發展需求的措施,只有善用現有土地,方可應付香港市民對房屋土地的迫切需求。
新居屋落成後,將與旁邊的海關大樓形成屏風樓,影響北角區通風效果。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罕見病政策支援遠遜多國 僅少數患者獲藥物資助

捨體育進修中文 「粵」走「粵」前教粗口 斯文講師Ben S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