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社政

美麗動人 只需一「線」──古法線面

線面是中國及東南亞地區等地去除面毛的傳統方法,2014年,更被選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早前,食環署有意發牌予街頭線面師,卻遭區議會以發牌標準未完善為由反對,有街頭線面師認為此舉對保存此傳統工藝有一定打擊。11 月 26 日傳來好消息,屯門區議會通過發牌給 3 位線面師。

視線面為娛樂 以一線闖天下

梁太指手部長時間維持此姿勢令她肌肉勞損。
線面師梁太的店舖位於上環,開業至今已有 20 年。店內裝潢以懷舊風格為主,如櫃上擺放著舊式包裝海棠粉、木製坐椅及天花上的吊扇等。現年 58 歲的梁太在內地出生,6 歲時已開始跟隨母親學習線面,起初她只視這種傳統工藝為兒時玩意,「小時候沒有電視、玩具,於是線面就成了我的一種消閒娛樂,有空就會幫朋友線面。」她 80 年代在內地工作時先是學習剪髮,未有想過以線面師作職業,「在機緣巧合之下,幫了髮型師線面,她感到很滿意。當時,那家髮型屋還因此開拓線面服務,結果大受歡迎,我就逐漸成為一個線面師。」
線面的步驟十分簡單,梁太先用布巾把客人的頭髮圍起來,再於客人面上塗上幫助去除油脂的海棠粉,口咬麻線端,線呈現蝴蝶形狀,並如剪刀般一開一合,從而去除面毛,最後為客人塗上防過敏的酵素,約半個小時便大功告成。梁太指線面有很多好處,「線面能將臉上的毛髮連根拔起,減慢毛髮生長速度,亦能將毛囊中的毒素線走,令皮膚更光滑。」梁太用麻線為顧客線面,收費為 150 元一次,稱收費夠她維生。
線面時要持續手部動作,又需要久坐不動,令梁太渾身酸痛,「幸好子女都非常孝順,看見我工作辛苦就主動提出要學習線面,到店舖幫忙。」梁太更笑言子女必須經過約一個月幫客人免費線面的「地獄式訓練」,才可以真正成為線面師。現時梁太子女已成為該店的正式線面師,她亦希望線面技術能透過後代繼續保留下去。
梁太的女兒燕珊女承母業,成為線面師。
梁太的女兒燕珊今年 30 歲,盡得梁太手藝珍傳,11 歲時主動提出要到店舖幫忙,令梁太大吃一驚。燕珊在畢業後嘗試過幾份不同的工作,最終認為當線面師最適合自己,而且客人太多令母親應接不暇,自此便以「母女檔」上陣幫客人線面。梁家雖已用線面打出名堂,但亦有新目標,希望日後能開拓化妝服務,進一步擴大客源。

街頭線面師 簡樸不失專業

妹姑曾因多次申請小販牌被拒絕感到失望。
除了在店舖營業,部分線面師在街頭擺設檔。屯門新墟街市旁的天橋底下,每天都會有幾位線面師坐著等候客人光顧,76 歲的妹姑便是其中之一。放上幾張小膠椅,穿上寫有「古法線面」的圍裙,在手推車中拿出幾卷線,妹姑的小攤檔便開始營業。每次線面需時 15 分鐘,收費 50 元一次,相當便宜。妹姑的母親亦是一位線面師,在耳濡目染之下,她也學習了線面技術,至今已在屯門擺檔超過 10 年,除非天氣不佳,否則她每天朝九晚五也會來「報到」。
約 40 歲的熟客李小姐光顧了妹姑一年多,幾乎每個月也會找她線面,「我以前在其他地方線面覺得很痛,但妹姑手勢好,不會用很大力度去線面,因此沒有痛感,收費又不昂貴。」李小姐認為,古法線面比現代激光脫毛較佳,「始終激光脫毛是化學方法,對細胞一定有壞影響,但線面是天然的脫毛方法,感覺上較安全。」

無牌經營 長受「走鬼」壓力

即使檔口位於街市出口旁邊,後方還是垃圾收集處,妹姑仍堅持一直在此地擺檔,「在街邊擺檔不用付租金,店舖的租金哪能付得起?沒了租金開支才以便宜價錢收費。」然而,在街邊擺檔總要面對「天敵」──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環署)。妹姑曾經被食環署驅趕,更兩次被拘捕,被判罰了數千元。不過,她指最近食環署職員的作風沒有以前強硬,較少直接拘捕他們。
妹姑每天只帶一卷粗線、一卷幼線、一罐海棠粉到天橋底下開檔。
妹姑曾嘗試申請小販牌照,「早年也有申請過幾次,但被政府拒絕了,其後拖著拖著也放棄了。」早前,有區議員認為發牌標準未完善而擱置發牌計劃,令妹姑對此感到洩氣,「本來以為真的可以拿牌,結果又是一場空歡喜,還是不要有太大期望了!」她認為擱置發牌計劃對街頭線面師造成打擊,「有時候,市民會駐足觀看街頭線面師線面過程,其實是能夠借此推廣線面。如果不獲發牌,或會有線面師因『走鬼』的壓力而不再『開檔』,變相少了一個讓人認識線面的機會。」妹姑接受訪問時稱希望區議會能盡快重新考慮發牌,讓街頭線面師能堂堂正正做生意,為香港保留一種傳統街頭文化。11 月 26 日便傳來喜訊,屯門區議會通過向 3 位線面師簽固定攤位 ( 工匠 ) 小販牌照,令街頭線面師不用再受要『走鬼』的壓力。

普及助線面工藝流傳

有不少人擔心線面或會被潮流所淘汰,繼而失傳,兩位線面師對此持不同意見。妹姑對保留線面傳統工藝感到悲觀,「線面是體力勞動的工作,現在年輕人都怕辛苦,寧願做文職工作。希望有更多人願意學習線面,令這種工藝可以流傳下去。」梁太卻認為古法線面在香港始終有一定普及性,失傳機會低,「市民對線面認識漸漸加深,幾乎男女老幼都會來線面,只要有市場有客源,就不用擔心沒有人入行。」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街頭工匠難獲發牌 欠統一標準

拼貼香港點滴 紙膠帶設計師梁家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