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社政

教局擬設基本法檢視工具 恐教學為名監察為實

教育局今年擬推出「《基本法》規劃及自我檢視工具」,供中小學自我檢視及評估有關基本法的課程安排,引起教育界人士擔憂政策背後蘊含政治目的,當中有關教學及老師培訓的時數更備受爭議。有通識科教師表示,局方過往所出版的《基本法》教材偏頗,認為教師有責任為內容把關,保持中立。

抽《基本法》教學設工具 教協質疑具政治目的

將新增的檢視工具,要求學校填寫三份表格,包括「《基本法》教育時數」、「學與教資源運用及評估」及「校長/教師參與《基本法》教育培訓的情況」,目前並未公布詳情,惟消息一出,引來教育界密切關注。
教育局將推出「《基本法》規劃及自我檢視工具」,並計劃於 2016/17 學年透過專業培訓課程,向校長及教師介紹《基本法》教育。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教協)會長馮偉華表示,「雖然動機是協助學校規劃,但似乎有隱藏目的」,擔心教育局以此工具監控學校,甚至增加學校壓力,以加強推行《基本法》教育。他更指,現今政治氣候敏感,其他學科並無此類檢視工具,局方卻特意把《基本法》抽出來討論,令人「懷疑背後的政治動機多於教學動機。」
教協副會長張銳輝指出,老師傾向以課程內容及教學目標作為規劃骨架,擔心若以工具來量度及評核學校的教育表現,變成「硬工具」會增加學校壓力,並扭曲課程的教育理念。他又指,若教育局經常收集學校有關資料,甚至要求學校「交數」,會有政治灌輸之嫌。
香港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高級專任講師莊耀洸指,是次檢視教學的方法與以往不同,過往教育局都是擔任支援的角色,讓學校自行調整教學的質素,但「一個指令到不同學校亦有不同的情況」,若以政策規限學校如何評估,「可能會難以達到好的教育效果。」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副會長張銳輝認為基本法為教材的一部分,不應「為教而教」,但當討論到法治、人權等概念時,亦會牽涉到基本法。

教育時數受爭議 教局否認設時數要求

工具中的「教育時數」表格備受爭議,教育界人士擔憂會否訂立標準時數及資料的公開程度。中學津貼議會主席林日豐校長指,現今基本法教育融入在課程及活動中,難以計算實際教學時數,同時搜集的資料是否需要提交及公開亦是未知之數,希望政府多與業界進行溝通,並提供指引,但他認為應繼續以滲透式的教學方法,而不是指定課時或利用考核工具。
教育局發言人回覆指,發展工具現時尚在草擬階段,其目的是協助學校更好規劃《基本法》教育,提供參考予學校檢視推行情況,並不存在任何標準時數的要求。

教師批官方教材偏頗 稱中央特區「從屬關係」

教育局曾出版《基本法》教材,如《活學趣論 · 基本說法——基本法視像教材套2015》。在香港四邑商工總會黃棣珊紀念中學任教的通識科老師田方澤指,該教材套的觀點大多為親政府人士的說法,如「中央和特別行政區是從屬關係,即領導與被領導、監督與被監督的關係」,又加入《一國兩制白皮書》的內容包含在內,認為教材內容偏頗。
田強調,老師應為內容把關,「當我們處理教育專業時,要保持中立,並給予不同的觀點」,以只有單方觀點的官方教材作公民教育是不可行的,亦不是一種專業的判斷。

學生指課程內容足夠 老師倡自行安排時數

就讀觀塘官立中學中五的黃同學認為,該校教授的基本法內容足夠,在通識科、生活與社會科等亦有提及相關內容,「上課時有講解香港的政治體制、居民的權利及自由,亦有教授三權分立的概念,指三權是互相制衡等。」
新高中通識科課程中,《現代中國》及《今日香港》兩個課題均有提及基本法。juj
進步教師同盟成員熊老師表示,現今的基本法教育較為表面,只提及其的憲制地位及基本的社會制度、法治等概念,他認為課程可增加基本法的歷史,如起草基本法的因由、形成及解讀方式等,不只流於條文上的內容,令學生可有更深入的認識。
田方澤認為,現時相關課程內容足夠,如一國兩際及選舉制度等課題亦在課程內,內容可釐清學生日常接觸到的政治概念,亦回應到社會最關心的部分。他擔心工具會為學校的運作帶來不便,增加課時更會加重學生的壓力。他認為,需由學校自行安排公民教育的時數,「若另外加課時,甚至要加評估,對於學習都是有問題的。」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紓緩治療缺資源 港談「好死」成難事

打破禁忌 90後少女引人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