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頭頂上的鳳凰 婚禮中的配角

披上嫁衣裳為不少女孩夢寐以求的一刻,故結婚時皆會精心挑選。但女孩們往往只專注於手工精細的裙褂,忽略新娘頭上的鳳冠、髮髻、步搖等頭飾。真正懂得這門手藝的人愈來愈少,更面臨著被人遺忘的危機。母女 Helen Lau 及 Shirley Ngai 開辦新娘中式婚嫁頭飾專門店 「B&H Wedding Workshop 新娘頭飾 Accessories」,售賣手製頭飾之餘亦開班教學。面對手藝承傳,兩代人看法不盡相同。中式婚嫁頭飾如何緊守配角之位,不被遺忘?

頭飾顯身份 顏色圖案均考究

Shirley 稱鳳冠在古代是身份象徵,只有皇帝賞賜才能擁有鳳冠。漢代時,鳳冠更是皇后、皇太后等人參拜時用到的禮冠。皇室貴族頭戴金碧輝煌的鳳冠令百姓心生羡慕,惟礙於禮節問題,只能 「偷偷模仿」,卻絕不能用上龍、鳳等動物圖案。因當時若被皇室人員發現私藏龍、鳳圖案物件,或會被處以死刑。無法加入動物圖案點綴,故設計頭飾時偏好加入手繪的神仙、竹等圖案,令頭飾更奪目。古人喜歡以蝴蝶配搭花,故蝴蝶在古代為常用的頭飾圖案。Helen 及 Shirley 店內的頭飾亦不乏蝴蝶,但亦曾有客人向 Shirley 要求頭飾上不能有蝴蝶圖案,「有些新娘向我們解釋不是她們不喜歡蝴蝶,而是家中有長輩認為不吉祥。」Helen 估計他們受到粵劇、大戲影響,將蝴蝶聯想到死亡,蝴蝶便變成了不吉祥的圖案。
為配合「潮掛」的出現,婚嫁頭飾甚至會加入卡通圖案。

除圖案考究外,頭飾顏色亦不能忽略。黑、白、藍等顏色與喪事有關,因此中式婚嫁頭飾大多避免使用,反之會以鮮紅色、金色為主,寓意吉祥喜慶。而隨新式裙掛出現藍色、湖水綠色的刺繡, 頭飾亦會相應作出配合。為了迎合現代人口味,現時頭飾較偏向紅色、粉紅色系,甚至加上卡通人物圖案。

偏愛中式頭飾 看古裝劇自學

Helen 懂得製作中、西式婚嫁頭飾,但在入行初期已發覺自己對中式婚嫁頭飾情有獨鍾,更加「愈做愈狂熱」。她笑稱自己有時出外逛街時也會心繫手作,恨不得早日歸家製作。原來啟發 Helen 製作出百變造型頭飾的是一齣齣古裝劇,她從小已經喜歡觀察古裝劇內的角色打扮,入行後更會不時留意她們頭上的頭飾,再逐步仿效。經常看到媽媽製作中式婚嫁頭飾的 Shirley 對中式婚嫁頭飾的喜愛並非從小培養,只是有次機緣巧合下首次作出嘗試,豈料不常接觸手作的她很快上手,發掘了自己在頭飾方面的天分,便留在店內和媽媽一起製作頭飾。

機器生產成主流 手藝價值被忽視

現時裙褂店多專注於租借裙掛服務,令頭飾淪為婚嫁時裙褂的陪襯品。即使中式婚嫁頭飾款式精美、手工精細,但卻鮮受重視。儘管傳統裙褂專門店仍會提供頭飾讓客人配搭,但大多會交由大陸的工廠製作,款式較少。裙掛店永隆繡莊店主張太坦言,店內中式頭飾大多由大陸廠製,而且大部分款式已是多年前購入,近年已沒有再添加新款。她指現時大部分人會選擇戴鮮花配襯裙掛,已經較少人會選擇中式傳統婚嫁頭飾。被問及有沒有向本地頭飾師傅購入頭飾時,張太更指「現時還有人在這行業?根本無法糊口。」Shirley 認為機器無法取代手造,堅持人手設計婚嫁頭飾,「在交談時,能夠直接了解到客人對婚禮的想法,再為客人度身訂做頭 飾,這是廠製品永遠無法做到的。」
頭飾製作精細,工藝繁複,極具欣賞價值。

Shirley 慨嘆港人不了解手造頭飾的價值。有些傳統裙褂專門店會向設計師購買婚嫁頭飾,惟 Shirley 指收購價往往極低,浪費了設計師的心血。更有不少客人光顧前會上網及到訪香港不同的裙掛店比價,但購買時仍會向她們「講價」,Shirley 感嘆「若到過那麼多地方比價,你(顧客)更應該明白這門手藝的價值。」

頭飾文化遭忽略 憂手藝失傳

雖然現時有不少婚禮化妝師會兼做手製新娘頭飾, 但全職專門設計中式婚嫁頭飾的人少之又少。Shirley 指曾有不少學生學成後,愛上自製中式婚嫁頭飾,嘗試開設網上商店試業,奈何反應一般,很快便淡出了這一 行。

Helen 指幾十年前曾出現過頭飾學徒,以俗稱「紅褲仔」形式(即當學徒從基層做起)跟師傅學習。但在現今社會,無論在任何行業已經很少行學徒制,因香港人不重視傳統工藝,更不會以「學徒」身份學習一門手 藝。「傳統的話,學徒要跟師傅三、五、七年,甚至十年, 現代人已經沒有那個耐性去學專門手藝。」

Helen 擔憂欠缺製作頭飾的專業訓練,會令中式頭飾背後的文化失傳,即使仍有人製作頭飾仍無法承傳這門手藝的精髓。Helen 更指立體鳳冠、雙面髮髻等頭飾在香港已經愈來愈難找到,希望能向大眾推廣,令這門手藝不會失傳,「不想自己鑽研了這些設計後,將來卻只能在懷舊相片集看到。」
常見中式婚嫁頭飾包括步搖(圖左)、髮髻(圖右下)及鳳冠(圖右上)。

為了傳承手藝,Helen 與女兒一同開設頭飾班。班上,Helen 會主動向同學講解頭飾文化,她相信導師向學生主動講解是文化承傳的重要一環。學生 MayMay 現職美甲師,因喜歡手作而報讀頭飾班,多學一門手藝。 惟她坦言,學習的動機純粹是被造型精美的頭飾吸引, 對頭飾文化興趣不大。即使學生對頭飾文化、歷史不感興趣,Helen 也不會因而灰心,反而更積極、主動推廣頭飾文化,希望更多人認識頭飾背後的文化意涵。

女兒 Shirley 談及會否傳承中式頭飾手藝時,坦言未有母親如此深刻的體會,「沒有特別的計劃,但若有機會亦不會抗拒。」她始終偏愛日式頭飾,雖然懂得製作中式頭飾手藝,但對承傳中式頭飾的熱誠始終不及母親。
Helen(圖左)醉心於中式婚嫁頭飾,而女兒Shirley(圖右)則較喜愛日式婚嫁頭飾,二人喜好不盡相同。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禁男同志性接觸後捐贈器官 香港指引落後英美

武術改革盼傳後世 新舊兩派各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