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專題

休憩用地資源錯配 東涌北公園使用率低

根據政府標準,每名港人應享有 2 平方米休憩空間。惟香港人口稠密,一地難求,市區內有不少位於馬路旁,見縫插針的休憩用地。而東涌北公園佔地 3.8 公里,環境優美,本應為附近居民提供舒適的休憩空間,卻因規劃選址問題,致人煙稀少。相反,同區東涌西卻社區公園欠奉,居民欠缺休憩地點。有組識批評政府資源錯配。

市區休憩處選址差 休息如「吸塵」

位於太子的界限街休憩處旁邊是車水馬龍的彌敦道,公園的空氣質素相當差。

根據規劃署的《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每個港人平均應擁有 2 平方米,約一個廁格大小的休憩用地。惟政府於市區內,大廈與大廈之間,面積偏小的空地上興建休憩用地,忽略休憩環境。如位於太子的界限街休憩處,毗鄰是車水馬龍的彌敦道。「拓展公共空間」秘書長黃保傑批評在該處休憩與「吸塵」無異,空氣質素極低,並不適合市民休息。

附近皆私樓 東涌北公園使用率低

惟遠離市區的東涌區,雖比市區多出不少休憩用地,卻出現使用率偏低的情況。以東涌北公園為例,雖佔地 3.8 公頃,但使用率偏低。記者於假日下午到訪東涌北公園的七人硬地足球場,3 小時內的使用率不足 10 人,間中只見有父子於場內踢球或附近居民跑步。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回覆指,東涌北公園建設費用為 2 億 3 千 萬,因公園免費開放,未有使用率統計資料。

東涌北公園的七人硬地足球場使用率偏低。

黃保傑認為東涌北公園選址偏僻,屬資源錯配,公園附近均為私人屋苑,居民的需求遠比東涌西的居民低。東涌北公園附近私人樓宇居民陳先生表示,平日工作繁忙,沒有時間使用公園,加上附近私人屋苑均設有會所,設施完善及多元化,故假日多選擇到會所,未會選擇到該公園。

休憩用地分佈不公 東涌西公園欠奉

與東涌北公園於同一路上更有文東路公園,兩者僅相距 15 分鐘路程,園內設施大同小異。在附近屋苑居住的大學生曾卓軒指「其實有『火箭公園』(文東路公園之俗稱)已經很足夠,很多附近小朋友只會到那邊玩。」東涌北區議員傅曉琳指「在同一條文東路上, 就有東涌北公園和文東路公園,相反東涌西的逸東邨則沒有一個大型的公園,居民一般只能到樓下『公園仔』 (屋邨遊樂場)玩耍,對居民來說不是好事。」

相較鄰近東涌北公園,文東路公園的兒童遊樂場有較多市民帶小孩遊玩。

黃保傑同樣指出,同區公屋林立的東涌西附近未有社區公園,討論多年的北大嶼山醫院旁空地建社區公園的發展方案,經多年討論仍未能正式落實。現時,東涌西居民須乘坐 15 分鐘巴士,或經過東薈城再步行 15 至 20 分鐘才能抵達公園,但商場內卻沒有任何前往東涌北公園的指示牌。他批評東涌北公園設計存有謬誤,「東涌北公園真是『搵鬼去』(沒人想去),它的宣傳和選址都很有問題。」

東涌北大嶼山醫院旁邊的空地及足球場荒廢已久,卻一直未能發展成社區公園。

卸重建耗費金錢 宜多辦活動推廣

雖然東涌北公園現時使用率低,但黃保傑認為毋需拆卸重建,建議政府透過舉辦活動加強推廣休憩用地以增加使用率。他指,不少社區中心舉辦活動或興趣班時, 因參與人數太多而出現空間不足的問題,建議康文署以優惠價錢將休憩用地租給社區中心辦活動,「親子野外定向會是不錯的選擇,認識了新地方、新設施後,父母以後又會帶子女來玩。」

黃又建議政府能參考摩士公園、佐敦谷公園及維多利亞公園等大型公園做法,於休憩用地舉辦大型活動, 如嘉年華、年宵等,提高使用率。「雖然東涌北公園暢達性低,未必能吸引區外市民,但也可以透過舉辦大型活動吸引區內居民。」

拓展公共空間秘書長黃保傑認為香港存在不少暢達性低、選址不當的公共空間。

人均休憩用地低於鄰國

規劃署回應指,正與發展局就《香港 2030+:跨越 2030 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進行研究,檢討休憩用地現行政策、指引、功能、質量、設計、可達性、管理等。研究建議提高人均休憩用地至每人不少於 2.5 平方米,與現有全港人均供應水平(2.46 平方米)相若, 而且仍較其他鄰近亞洲國家或地區為低。思匯政策研究所 2 月的報告指,東京、首爾、上海及新加坡的人均休 憩用地為 5.8 至 7.6 平方米,與港府提出的 2.5 平方米高出逾一倍。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撥款機制 30 年不變 議員促增「鬆綁條款」

港忽視電競旁述發展 機會場地皆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