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專題

社區互助經濟 區議會支持不足

現時有不少機構或團體籌辦墟市和舉辦二手換物等形式的社區經濟活動。政府雖每年撥款予區議會協助籌辦社區參與活動,惟有地區組織人士認為小型組織缺乏政治聯繫,難獲批款。同區區議員亦承認機制上允許「指定團體」存在。

政治聯繫少 獨立團體難獲撥款

現時政府提供予區議會的撥款主要用以資助兩類計劃,分別為用於改善基礎設施和居住環境的「地區小型工程」和推動區內參與文化康樂、社區建設和居民互助等活動的「社區參與計劃」。在今年《施政報告》中,政府提出增加 1 億「社區參與計劃」撥款,令 18 區的 總額增至 4 億 6,100 萬元,相比 2008 撥款計劃提出時的 3 億元增加 1 億 6,100 萬元。
從事大埔區地區工作的「大埔社區網絡」社區主任林名溢表示,機構一直推行二手物品回收利用和團購抗通脹活動,但他並未試過就物資費用向區議會申請撥款。他續指,雖然地區組織能夠申請撥款,但區議會內有不同派別的議員,委員會投票通過申請的機制令到政治聯繫較弱的團體難獲得批款,「小型組織一般不會申請區議會資助,因為知道獲批款機會不大,申請組織會受到政治甄選,但議員不會承認。」
大埔舊墟及太湖區區議員劉勇威指出撥款機制上允許「指定團體」存在,「指定團體」可同時提出多項活動撥款申請,且活動費用可全數資助。他表示的確大多數獲批款團體為建制派,而少見獨立團體的撥款申請,他認為有部分議員傾向對有聯繫的組織撥款,不過獨立組織亦可以嘗試透過積極申請,讓更多計劃得以在區議會上討論。
另外,身兼北區石湖墟區議員的立法會議員林卓廷亦指,北區區議會中建制派議員佔多數議席,因此撥款多為建制派相關團體獲得,但他強調即使撥款增加 1 億,不可能全部團體組織都能獲得資助。
身兼北區石湖墟區議員的立法會議員林卓廷表示北區區議會建制派議席佔多數,「社區參與計劃」的撥款多為建制派相關團體獲得。

區議會活動未惠及基層

2016 至 2017 年度大埔區議會預算共撥款約 1 千 9 百萬予社區參與計劃,包括舉辦國慶慶祝活動、青年藝術節、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防火委員會活動經費等。而地區團體所提出的申請多為體育比賽項目、興趣班以及鄉公所或業主立案法團舉辦的旅行團等。林名溢認為此等恆常性主題活動和各類興趣班,未必適合不同階層的市民。「對於一些需要解決基本生活問題的低收入人士,(他們)不會去考慮參與興趣班或比賽,團購和資源回收利用才能夠最直接地幫助低收入人士。」
民間自發推活動技術問題待解決
林名溢表示現時自發舉辦的活動開支不大,亦頗受歡迎,他計劃組織不同義務性服務活動,例如免費維修電器、社區義診等,以降低居民的生活開支,他指短期內不會向區議會申請撥款,但會與其他團體尋求合作,幫助更多基層人士。
「北區墟市節聯席」與區議會正研究長期設立天光墟讓小販擺賣,望能增加就業機會,促進社區經濟。林卓廷表示現階段墟市仍屬試行計劃,他指設立墟市需要考慮社會不同人士的反應,亦存在許多技術問題需要解決,例如墟市的衛生、噪音,選擇入駐墟市的商戶如何做到公平,墟市檔位租金設置和墟市商品與商鋪衝突等問題。去年,政府於旺角麥花臣遊樂場設熟食墟市的建議就因噪音問題被當區區議會否決。

盼區議會主導 力推社區經濟

根據《2011全港人口普查》,大埔區同區工作比例為 15%,在 18 區中排名倒數第6。劉勇威表示大埔區社區組成上住宅較多,商鋪飽和,就業崗位不足。由於同區工作比例較低,林名溢認為政府和區議會需要主導區內振興本地手工業和農業發展,推動重建社區經濟,提高本地就業機會,減少居民通勤開支。
據《2011全港人口普查》,大埔區同區工作比例為15%,在18區中排名倒數第6。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訓練營師資欠規管 參加者或致心理創傷

外判制度「價低者得」 清潔工待遇遭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