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校園共融文化弱 自閉學生遭師生排擠

融合教育推行20年,旨在協助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下稱特教生)融入主流群體,但特教生遭排擠或欺凌的情況仍屢見不鮮。上月底有小二家長於社交平台求助,稱患自閉症的兒子在校遭受師生欺凌,亦有患自閉症學生表示曾遭師生惡言相向,認為主流學校學生缺乏與特教生相處的技巧。有中學特殊教育組老師指本港共融文化較弱,難以接納差異。

遭老師惡言相向 被同學孤立

根據教育局融合教育運作指南,融合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幫助學生、教師、家長認識、接受和尊重個別差異,從而建構和諧社會。但特教生在校被排擠或欺凌的情況仍時而發生,有冤無路訴。

現年21歲的阿智(化名)患有輕度自閉症。阿智中小學的成績一直不俗,就讀中二時更被編入精英班。儘管成績優異,阿智就讀中學時亦有感被老師討厭,「班主任有時更口出惡言,罵我『那麼多人死,怎麼不見你死?』」阿智提到,曾向班主任請教功課時,班主任表現得很不耐煩,責怪他沒有專心上課。老師惡劣的態度令阿智的學習意欲大減,甚至討厭上學和讀書。

同學的態度亦令阿智心有餘悸,「初中時,同學都不願坐我鄰座,被老師勸服才有同學坐。高中時就坐單丁位,感覺被排擠。」問及被排擠的原因,阿智嘆了口氣道:「他們(同學)覺得我『個樣好煩』」阿智並沒有將自己遭師生排擠一事告知他人,「我不敢向特殊學習支援組的老師說,怕班主任會做出什麼事情。而且媽媽和班主任的關係密切,我怕她不相信我。」

交友遇阻滯 社交小組無助改善

雖然遭到排擠,但阿智因擔憂就讀特殊學校會影響將來求職,一直就讀主流學校。在中學遭排擠的經歷,亦使阿智升讀大專後缺乏結交朋友的信心,「我當然想主動接觸其他同學,但我害怕他們不接納我。」阿智表示因大專課堂有較多小組形式的功課,故此與同學有較多磨擦,加上未能跟上學業進度,現時正休學調整心理。

循道衛理聯合教會李惠利中學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唐啟傑指,不少患有自閉症譜系學生都希望結交朋友,但過程中會遇到不少困難。「由於他們(自閉症譜系患者)較難理解別人的感受,故會用一些較不受歡迎的方法結交朋友。」該校校長張欽龍亦指出,因自閉症譜系學生的行為差異較大,難免遭同學取笑。雖然該校有安排主流學生照顧特教生,但唐啟傑坦言,由於學生之間的社交能力始終存在差異,協助融合活動的主流學生亦會面對壓力。

張欽龍指校內有外購言語治療及社交小組等服務,支援有言語、溝通障礙及自閉症的特教生,以故事或遊戲等形式改善情況。惟阿智於中學就時亦有參與其學校舉辦一週一次的強制性社交課,他認為社交堂無助解決社交困難,因課堂只為特教生而設,主流學生始終缺乏認識自閉症的機會,故不懂與特教生相處。

循道衛理聯合教會李惠利中學校長張欽龍(右)指,因自閉症譜系學生的行為差異較大,無可避免遭同學無意取笑。該校特殊教育統籌主任唐啟傑(左)則認為,本港共融文化較弱,較難接納彼此差異。

學者促就「特殊教育」立法

香港教育大學特殊學習需要與融合教育中心總監冼權鋒指,由於自閉症學童本身已存在溝通障礙、社交能力弱,而且主流學生對特教生缺乏認知,容易造成欺凌問題。冼認同香港現時共融文化弱,鼓勵學校提供社交技巧訓練之餘,亦要多做關顧工作。同時建議政府就「特殊教育」立法,以完善特殊教育政策,並為每名特教生制定個別學習計劃,方便學校跟進學習及社交問題,保障特教生權益。

教育局回應指,於2015/16學年協助推出為期三年的「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為普通學校有自閉症的學生,提供校本小組訓練及其他加強支援服務,以改善有自閉症學生在學習、社交和情緒方面的適應能力,並透過共融活動讓學生互相認識各自的差異。

香港教育大學特殊學習需要與融合教育中心總監冼權鋒鼓勵家長坦誠公開子女的特殊學習需要,讓師生理解特教生的情況。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辛酸背後 清潔工的另一面

應用學習淪次等 認受成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