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人物

守護地名 「舍」我其誰? ─「保衛香港名字」張嘉麟

近年港鐵有多個新車站通車,對很多原本港鐵未能抵達的社區帶來巨大的衝擊。不過對網上專頁 「#保衛香港名字」版主張嘉麟(Alan)而言,港鐵的擴張亦衝擊了港人對地名與背後歷史的認知。 去年曾發起連串正名行動,要求港鐵將何文田站正名為「老龍坑」的他,希望以一人之軀喚起港人關注大城小事。

鐵路迷倡正名 盼重塑港人地名認知

作為「保衛香港名字」的版主,Alan 經常在專頁分享香港昔日的地名故事。其實他自小已對地理有深厚興趣,更是一位鐵路迷。即使中五畢業後到澳洲留學,仍不忘關注港鐵沙中線的發展。他曾就沙中線的劃區問題去信港鐵,試圖以「踐踏人民」等字眼引起關注,但只換來一封公關稿作回應。「我雖感到憤怒,但亦有反思我參考的地圖是否不夠說服力,於是想挖出更多資料。」 Alan 趁回港休假期間到訪圖書館,仔細看過多張地圖後,他赫然發現兒時經過的每寸土地,都有屬於它的名字與故事。「許多香港地名都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被遺忘,甚至被無限放大。那時候我開始想,我是否需要向大家分享更多?」

Alan 其實早在小時候已發現大眾對區名的認知模糊,亦慣以地標取代地名。他在大學時讀過有關社區藝術的大學課程,得悉一個人的回憶和故事其實與土地互有關聯。「但香港人對城市的認知往往基於樓盤的名字, 如港鐵黃埔站、海怡半島站,商業味很重。」於是 Alan 開始默默敲打鍵盤,為被社會遺忘的地名訴說自己故事, 重塑港人與土地之間的關係,「保衛香港名字」專頁因而誕生。

Alan提到,一個人的回憶和故事其實與土地有關,但很多香港人的故事卻與樓盤產生關係。

「行動派」擇善固執 已故友人成推動力

自稱為「行動派」的 Alan 坦言,除了在網上「圍爐 (與志趣相投的人討論)」分享地名故事,他更希望為現實世界帶來改變。事實上,Alan 數年前在電腦背後默默整理香港劃區資料,除了逐點勾線為 Google Map 劃區,亦曾編輯「維基百科」上有關地鐵站及地區的資料。 Alan 自小居住太子道,故他自豪地說:「你會發現九龍城區的資料比較詳細。」自策劃「何文田站」正名行動起,Alan 曾收到不少網民批評他的行為屬矯枉過正,他均以強硬的態度一一回應。「我在網上的回應比較守衛自己意見,因為那時候我在推一件較專門的事情,所以我要堅持自己的立場。」

然而,Alan 強硬的一面並非與生俱來,他坦言自己曾是一個文靜內斂的人,但數年前的一個噩耗打破了他固有的想法。當時仍在澳洲留學的 Alan 得悉一位兒時玩伴意外離世的消息,而他亦正為自己的未來而迷惘, 因此他的情緒非常低迷,甚至需要休學一段時間。不過, 撥去了愁雲慘霧後,友人的突然離世反讓 Alan 看清前路,「如果我不做我想做的事情就真的永遠沒有機會做。 所以自此我做事都非常即興,不想後果。」本來一直躲於鍵盤後的 Alan 因此決定走到前線,化身推廣小區地名的第一人。

孤軍作戰 踏破鐵鞋尋支持

去年十一月,張嘉麟(Alan)為正名港鐵「何文田站」舉辦站名投票,希望藉由影響居民的議題喚起大眾對小區名字的關注。

去年十月,港鐵何文田站正式通車,Alan 掀起的「車站正名戰」亦悄悄展開。他發現何文田站的所在位置舊稱為「老龍坑」,故決定倡議港鐵把「何文田站」正名為「老龍坑站」。Alan 解釋,「我的真正目的並非更改所有港鐵站的名字,而是希望藉貼身議題喚起大眾對小區地名的關注。」為增加民意基礎,他曾向港大民研提交申請,藉以調查民眾心中理想的站名,卻被十萬元的報價嚇怕,只能靠自己搬運展板設立流動投票站,並用盡人情請來數位朋友相助。雖然 Alan 不幸地在宣傳期間患上重感冒,但他仍堅持帶着病軀踏遍愛民邨、何文田、老龍坑的街頭,向路過的人解釋重複不下百次的理 念,一天甚至需站著 10 小時以上。

兩天的投票日,有上班族大叔默默投票,留下一句 「我明(白)你」的支持;有熱心市民贈以維他奶支撐他整日沒飯下肚的身軀;有在旁擺檔的大學職員對 Alan 的邀請隨意敷衍過去,但更多是以冷眼旁觀回應。作為籌劃人的他難免感到灰心,「影響我們這麼深的事情, 大家竟然以『無關痛癢』來形容。」

Alan憶述當日不少市民選擇站在愛民廣場的界線內,冷眼觀望他的投票活動。

面對財團力不從心 保衛地名決心未變

Alan 為戰爭付出了十天擺街站的日子,四份兼職的勞力和一萬元的資金,但換來的,只有半個疲弱的軀 體。財力、心力均不足,何以堅持至此?「我也曾問過為什麼是我這個『小薯仔』去做這件事。但我有種感覺, 我不做,便沒有人做。」這場戰役至今仍未分出勝負, Alan 不想無疾而終,可惜力不從心,「事情來到這個階段,我本應帶著請願信吶喊示威,向港鐵表達訴求。但只得我一人,談判力量實在不足。」Alan 難掩孤獨的神情,「沒有人會傻得像我這般堅持。」

不過,現實終歸是現實,Alan 坦言當演員才是自己的正職,研究地名只是興趣。其實他心底裏一直存在離開香港的計劃,對香港的未來感到絕望,「但至少我仍希望能為香港做點事,於是立下決心策劃了這件事。」 至少,Alan 保衛香港地名的決心從來未變。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說得出 看得到 ── 口述影像帶領視障人士走進藝術世界

膠片招牌歷久不衰 手造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