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專題

免費電視歷變遷 廿載經營難度增

「電視撈飯」為不少港人寫照。回顧過去 20 年,由兩台競爭至一台獨大, 政府發牌照風波至新免費電視頻道成立。當中翻天覆地的變化,好比一齣電視劇,造就香港現時回歸以來最多的免費電視頻道的局面。

亞視倒閉成「一台獨大」

20 年前,香港只有兩間電視台——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無線) 及亞洲電視有限公司(亞視)。不少節目及劇集都廣受歡迎,像亞視的《尋找他鄉的故事》、《百萬富翁》、《我和殭屍有個約會》,或是無線的《男親女愛》、《溏心風暴》、《獎門人》等皆膾灸人口。 亞視亦有不少節目收視與無線匹敵。
但因節目不停重播,其後收視一直下降的亞視,於 2015 年因資金不足而不獲續牌,並於 2016 年結束廣播,成為香港歷史上首間因不獲續牌而倒閉的電視台。亞洲電視前執行董事及高級副總裁葉家寶表示,當時亞視的股東已出現不和,其後更「犯了大忌」不能準時發薪予員工。他認為財政不穩和節目質素差是令亞洲電視不獲續牌的最大原因。他續指,亞視在與商討牌照會議前,有消息傳出王維基有意購入股份,翌日卻否認消息,「(可能就是這樣)影響了通訊局或行會成員對亞視的看法」,所以最終不獲續牌。
亞洲電視前執行董事及高級副總裁葉家寶認為即使時代變遷,免費電視始終有其一定的影響力和價值,不可能單靠新媒體支撐市場。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師梁麗娟指,亞視是回歸後最早被中方資金投資和擁有的電視台,但表現一般。她又認為,早期的亞視確是中國傳媒在香港的代言人,「電視能接觸最多群眾,故國內不會放過在香港的電視台發展輿論權。」但她續道,亞視既長期積弱,輿論影響不大,加上經營不善,而且其他傳媒而開始倒向中央,令亞視存在的必要大大減低,「現時很多傳媒都與中方友善,不乏主流媒介為中方發言,於是亞視就不被需要。」

TVB 獨大業績反跌 「紅水」換血渡寒冬

亞視收視率下降,出現了無線「一台獨大」的情況,但其近年收入與收視與以往已經大不如前。根據無線今年三月公布的業績,截至 2016 年 12 月, 全年收入按年減少 5.5% 至 42.1 億元,利潤只有 5 億元,較 2015 年 13.31 億元大減 62.4%, 集團形容「現正處於有史以來最為嚴峻的經營環境」。而且,節目的收視也急跌,以《萬千星輝賀台慶》為例,2016 年的收看人數為 22.9 點,較 2007 年的 37 點少了 14 點,以每點代表 6.5 萬人計算,合計減少了超過 90 萬觀眾。
無線電視近年受到不少批評,收視率不及以前。
梁麗娟認為無線回歸後發展方向明顯有變。 由回歸初期不太願意讓國內資本注資,以香港為中心,希望打進台灣和海外市場的發展方針,變成主力發展內地市場,不再將市場局限於香港。她指當中的變化或與股權易手,中方投資者成為無線的最大股東有關。無線現時的董事局副主席黎瑞剛為中共黨員,曾任上海市委副秘書長,是無線首名中資主要股東。資深傳媒人吳志森也認為現今年輕人接受資訊模式已改變,但無線沒有適應互聯網新時代。因此即使無線一台獨大,但如果上司們適應不了改變,也難逃倒閉的命運。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師梁麗娟認為回歸廿年,傳媒行業生態由開放、多元化競爭,倒退至現今觀眾流失,發展空間減少。

港台接手 資源長期匱乏

亞視不獲續牌後,香港電台(港台)作為香港唯一的公營廣播機構接手其模擬頻譜,播放港台製作的 《鏗鏘集》及《頭條新聞》等受歡迎資訊性節目。 吳志森指公共廣播機構是依照城市或國家的核心價值,以維護其核心價值為方針,探討社會上的不平現象,「因為可以不看收視率、不重視廣告收益, 所以能夠大膽批評時政。」
吳志森和梁麗娟皆指出,資源不足是港台面臨的最大問題。梁麗娟批評政府對港台態度愛理不理,但在慶回歸、賀新春時又要求港台協助製作大型節目, 視港台為「家傭」。吳志森則慨嘆香港電台的設備甚至比不上大學新聞系,難以扮演公共廣播的角色。 「 政府不會結束港台,也不裁員,但以『陰乾」的方法令其不能發展,不能發揮其真正角色。』香港電台曾於 2014 年向立法會申請逾 60 億元撥款,計劃於將軍澳興建新廣播大樓,但撥款遭否決,迄今 仍未知道進一步計劃。吳志森認為港台新大樓撥款不通過就是香港電台「不聽話」的後果,「某程度上想逼香港電台就範,就看員工如何抉擇:節目的口碑質素,還是廠房設備的完善。」
吳志森於 10 年前成為《頭條新聞》主持,他指港台現時面臨青黃不接的情況,年輕一代「並非腰骨不夠硬,而是他們沒有抗拒壓力的經驗,有時一些策略上的考慮,不知道甚麼時候該堅持,(甚麼時候) 該退讓,令節目質素受影響。」吳坦言在製作《頭條新聞》時,每集都會遇到壓力,「每次都會思前想後, 會否被人捉到把柄、會否收律師信、會否要打官司等等。」雖然遇上壓力,吳認為香港電台的員工「骨頭較硬」,不願為討好權貴而犧牲節目質素。
香港電台長期資源不足,惟立法會一直不通過新大樓方案撥款。

新免費電視開台 港視不獲發牌

2009 年年底, 奇妙電視、香港電視娛樂和香港電視網絡(港視)向廣播事務管理局申請免費電視牌照。 最終奇妙電視和香港電視娛樂於 2013 年 10 月原則上同意獲發牌照,香港電視網絡的申請卻不獲接納。吳志森指,當日港視不獲發牌的原因, 政府僅以「一籃子因素」帶過,答案無法令人信服,「不光是香港市民不信服,政局內人都不信服,連何沛謙(時任通訊事務管理局主席)都指無理據。」
梁麗娟則認為,港視不獲發牌可見傳播事業政治化。 她解釋,以往政府會依賴監管機構提供獨立專業的建議,然後作出決定。而通訊事務管理局(通訊局)則是監管有關電訊電視以及負責審議發牌和續牌申請的機構。在當日增加免費電視牌照一事上,通訊局是提出發三個免費電視牌照的建議。但事件的結果反映出,行政會議不一定跟從監管機構的建議。她指這樣令監管機構形同虛設,摧毀以往行之有效的機制。吳志森亦批評政府沒接納通訊局建議的做法是「霸王硬上弓」,在香港 歷史上從未發生過。
獲發免費電視牌照的香港電視娛樂於去年 4 月正式開台,名為 Viu TV,主要製作綜藝節目,亦有推出劇集。 今年 3 月 31 日亦新增了英語頻道,播放英語外購節目。 另外同獲發牌的奇妙電視亦於今年 5 月 14 日啟播,除自製及外購節目外亦會播放自製劇集。現時有 4 個電視台:港台電視、無線電視、ViuTV 及奇妙電視提供免費電視節目,市民可享有歷來最多免費電視頻道選擇。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新聞自由廿年屢受挫 網媒興起限制多

心態配套未成熟 智慧城市或成空中樓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