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專題

九成受訪者不熟香港史 削弱「港人」身份認同

自1997年回歸後,初中中國歷史科課程一直未有修訂,教育局前年成立專責委員會商討課程修訂事宜,並於9月29日正式展開諮詢。教育局曾於2015年11月尾舉辦教師諮詢大會,經諮詢後,考慮中史科新課程加入香港史,不設獨立篇章,突顯香港在中國發展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及影響,但預料多個牽涉中港關係的近代史事件,包括六七暴動經過、六四事件對港影響等不會詳述。從事歷史教育研究教學的李維儉老師指,香港史欠正規教育,令中學生對香港史認識不足,導致身份認同薄弱。

 

記者、攝影:莫詠儀 編輯:申開顏

受訪者不曉香港史 稱「從未聽聞」

本報於9月2日至9月6日,在街頭進行了一項有關中學生對香港史認識的問卷調查,發現300位受訪者中,僅1成受訪中學生認識六七暴動(註1)、雙十暴動;不足兩成受訪中學生認識香港保衞戰(註2)、新界六日戰,顯示普遍中學生對香港殖民史缺乏認識。問及雙十暴動、香港保衞戰等殖民歷史時,就讀中四的陳同學稱「從未聽聞過。」教育界議員、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副會長葉建源解釋,中學生未必理解認識香港史的重要性和意義,加上學習歷史需背誦大量資料,令學生對此不感興趣。

1. 六七暴動,亦稱反英抗暴,於1967年5月6日爆發。香港親共勢力仿效中國文化大革命,發動對抗英國殖民地政府(港英政府)的暴動。事件由最初的罷工、示威,演變成後來的暗殺、炸彈襲擊和槍戰,造成51人死 亡,超過800人受傷。
2. 香港保衛戰1941年12月8日爆發,日本侵略香港,駐港英國及加拿大軍隊奮力保護香港,但寡不敵眾。港督楊慕琦為免無謂傷亡,於12月25日宣佈投降。
中學教育忽略香港史 影響身份認同

 

在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任教歷史科13年的歷史科科主任徐琳認為,現時初中課程中,香港史內容較少,導致中學生對香港史的認識不足。初中歷史科中,香港史內容的課時約佔整個課程的五分之一,即三年計約21小時。教育局對此回應指,在初中中史科中,教師應在教授不同朝代時,向學生介紹同時期相關的香港史事,或帶學生參觀香港歷史古蹟,以作補充。

 

李維儉解釋,雖然初中中史科課程建議教授香港史,「香港史內容只討論香港在英國管治下的現代化過程,令學生在某程度上將香港的成就與英國統治連繫上。」他認為這是部份人「戀殖」的原因,反映他們對中國人身份的抗拒、疑問, 而歷史教育與學生身份認同有很大關係。

根據本報問卷調查結果,近5成受訪中學生認為,學習香港史能有效地提升對香港的身份認同感;近5成受訪中學生認為自己是香港人。葉建源指,中學不正視香港史教育,影響學生身份認同,建議學生可透過其他渠道,如非正式教育, 建立身份認同。

老師、學者:香港殖民史應作為中史科補充

根據本報問卷調查結果,逾9成受訪中學生認同香港史重要,有7成受訪中學生認為歷史科需要增加香港史內容,葉建源、徐琳、李維儉均認同學生有必要學習香港史。徐琳認為課程除了鴉片戰爭、南京條約等內容外,應加入香港殖民歷史,「他們生於香港,但對香港歷史認識不大, 是很可惜和可悲的事情。」李維儉則建議,中史科需要簡化課程,以騰出課時加入香港史。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悲觀而積極──專訪杜耀明

議員批港鐵延誤時間算法取巧 10小時僅算83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