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社政

迎新營屢掀道德爭議 難為正邪定分界

臨近開學,大專院校又迎來舉行迎新營的季節。近年迎新營屢被揭發包含「踩界遊戲」,惹來道德爭議。有迎新營籌委認為參加者已是大專生,要為自己行為負責;而玩樂無傷大雅,勸籲外界不必小題大作。另一邊廂,有籌委希望為迎新營賦予另一重意義,以教育意味濃的迎新營分庭抗禮,卻被批無聊。

社會狠批傷風敗俗 迎新營籌委:人不風流枉少年

Kevin(化名)認為,大學生自由奔放,在迎新營裡玩得大膽無可厚非,毋須介意世俗眼光。 
就讀恒生管理學院三年級的Kevin(化名)曾以新生、組長(俗稱組爸)和籌備委員身份多次參與迎新營,公開呼喊含有粗口和性描寫的口號。自言開放的他參與過不少被指意淫的遊戲,曾受罰替異性舔舐腳趾,又指在營中飲酒及玩懲罰遊戲是該院校的「傳統」。
Kevin形容酒能使組員放下包袱,曾於迎新營中,目睹參加者喝酒致「斷片」,男女借醉廝混,更有人因喝酒致胃出血及踢爆腳趾而送院留醫。Kevin認為大學生自由奔放,敢於玩樂無可厚非,「人不風流枉少年,大學生也是人。」。他指,參加者於迎新營裡會放下底線,不介意發生接吻等身體接觸,直言是「為O Camp犧牲。」,認為參加者的潛意識中,或多或少默許了越軌行為。至於迎新活動的尺度是否「過火」,Kevin認為,只要不在公眾地方進行,不影響他人便可。
Wilson(化名)就讀於香港城市大學,自言難以接受過度意淫的遊戲。他認為,大學生參與這類遊戲除了覺得有趣,也出於貪新鮮,「中學從未試過,升讀大學後有得玩便玩下。」他認為,不少大學生為實現奔放的自我形象,挑戰底線參與遊戲,形同「成人禮」,又指外界對大學生期望過高,不能說粗口、不能公開談性,才有如此反彈。

正氣迎新營謝絕意淫 「正氣」「好玩」難取平衡

Hilda(化名)批評不文元素出於籌委看熱鬧及獵奇的心態,沒考慮新生感受,「尺度過火只能帶動最出位的人,其餘玩不起的新生便被忽略。」
另一邊廂,就讀香港中文大學四年級的Hilda和Martin(化名)曾為書院籌備迎新營。Hilda批評不文元素出於籌委看熱鬧及獵奇的心態,沒考慮新生感受,「尺度過火只能帶動最出位的人,其餘玩不起的新生便被忽略。」,故二人籌備的迎新營教育意味較濃厚,更將之正名為「新生輔導營」。營內設有短劇、處境環節和分享晚會,希望能帶領新生反思大學生活與未來,與一般以玩樂為主的迎新營有別。
然而,卻因活動說教意味重、遊戲較保守和拘謹,二人舉行的迎新營被譏諷為「福音營」,Martin更聽聞營後不少「玩得」的新生大呼無聊,直言選錯書院。Martin表示,理想中的迎新營應在「正氣」和「好玩」之間取得平衡,認為現在過份側重前者,更反思環節內容枯燥乏味,「分享環節悶得連組爸媽也睡著,感覺像中學生歷奇夏令營。」

大學生欲破壓抑衝「防線」學者籲籌委慎思迎新營目的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講師陳嘉銘認為, 普通的迎新遊戲使人「就住就住」,而內容較大膽的遊戲具挑戰性,促使眾人放下心中包袱。他續指,現今教育制度下,學生的理想、人際關係以至情慾均受長期壓抑,不能宣之於口。然而,升讀大學後,學生掌握前所未有的自主權,便靠設計這類遊戲宣洩心裡的性壓抑,「大至社會運動追求理想,小至模擬性接觸的遊戲排解情慾,都是突破防線的體現。」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講師陳嘉銘期望,玩樂以外,迎新營能帶出深層次的批判與反思。
作為七十後,陳嘉銘並不認為現時香港大學生道德底線每況愈下,「口賤、對性好奇,幾代大學生也一樣啦。」。他形容,大膽遊戲絕非新鮮事,他憶述90年代在學時,亦有玩過「口傳甘大滋」的「踩界遊戲」。陳更指,成年人也有不檢點,甚至淫亂的一面,故此動輒站於道德高地批判大學生實無必要。他重申,玩樂必不可少,但迎新營籌委須更積極思考迎新營的意義和希望傳遞的信息。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議員批港鐵延誤時間算法取巧 10小時僅算83分鐘

戰友談雙學三子入獄 判決無阻爭取民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