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社政

市民難就重建提意見 倡市建局改組

市民在市建局「走數」前,缺乏途徑清楚了解重建方案的實際內容。市建局亦只於涉及社區環境的項目上,須諮詢區議會。有市民自發監察重建進度,向市建局提意見,卻被拒諸門外。立法會議員盼能改組市建局,加入民間聲音。市建局稱已汲取教訓。

修改方案毋諮詢 市建局想改就改

現有機制下,市建局如要修改重建方案,需把規劃大綱遞交給城規會,並須列出重建面積、建築物高度、地積比等硬性指標。而規劃大綱中亦需寫出「地區意見」,故市建局需事先諮詢區議會有關修改重建方案的意見。

不過,只有涉及社區設施、公共空間或旨在改善社區內環境的重建項目,才必須諮詢區議會;如該重建項目本身符合城規會規範或屬單幢式、小規模,則毋需諮詢。

市民角色被動 單靠關注組監察成效低

市建局內,大部份董事由政府委任,當中有4名立法會議員擔任非執行董事。惟重建區的居民與商戶均無法參與決策之中,處於被動的狀態。有居民自發成立「舊區街坊自主促進組」,向重建區居民分享資訊及經驗,以確保對重建項目有更全面認知。

舊區街坊自主促進組義工May姐(左)及何生(右)本身均是重建區受影響的街坊,因對市建局的手段不滿而加入促進組當義工。

促進組義工May姐指,他們曾到不同重建區,向當地居民分享以往與市建局交涉和爭取的經歷,「(重建區居民)過往沒有類似經驗,沒有信心面對政府,他們發現有同路人便會更有勇氣。」

另一名義工何先生亦曾聯同其他義工設計重建計劃書,以爭取更符合社會效益的方案,過程中更曾諮詢測量師和建築師的專業意見。無奈,最後市建局最終沒有採用他們的計劃。

董事由政府委任 議員倡改組市建局

立法會議員尹兆堅建議市建局加入更多社區人士、民意代表,例如區議員,或具測量及建築專業知識的區議會代表。他認為此舉有助加強市建局內部監察,並能擴大民意基礎,從而增加主觀上的可信性。此外,尹兆堅亦認為市建局應更明確地訂立一套標準,決定甚麼程度的設計改動才需要諮詢,在客觀上增加可信性。

胡志偉:追求設計不變沒用 倡訂立指標防走數

立法會議員胡志偉表示,重建項目應訂立各種參數作為指標,並規定市建局的規劃大綱必須保留且符合這些參數。他認為,有了各項參數指標,即使市建局改動重建方案,也必須依照已承諾的參數重建,防止「走數」。

惟胡志偉指出,市區重建過程漫長,社區情況在重建的過程中亦可能有變。他建議,以原有的參數作為參考,追蹤及更新參數,從而監管整個重建計劃。他表示,追求設計不變的意義不大,「若有更有利實現參數的設計難道不要?例如觀塘重建遭修改的問題,有部分市民指原有的『鵝蛋型』商場設計走數,卻沒有人討論其參數是否齊備。」

立法會議員胡志偉不認為下放更多權力至區議會、城規會就能解決市建局「走數」問題,而在於市建局本身是否願意履行職責。

市建局稱汲取教訓 避免構想圖製造期望落差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在網誌表示,會汲取兩個項目修訂與區議會溝通欠全面的教訓,往後會與區議會保持密切溝通。同時,他亦表示,會加強向董事局成員匯報,並會避免使用未經規劃參數探究及可行性研究的構想圖,向公眾介紹項目的規劃和設計,以免造成誤會和期望的落差。

繼續閱讀:
「走數」前曾諮詢區議會 市建局提供資料不盡不實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電視手語遭漠視 聾人難獲節目訊息

施政報告研推過渡性房屋 關注團體:抱觀望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