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專題

內地倡長者互助度晚年 港或可借鏡

近年內地興起一種「抱團養老」(Huddling for retirement)的護老模式,即是由獨居長者或年長夫婦自發組成群組同住,在日常生活分擔家務,互相照顧,實行「以老護老」。有議員認為,倘若在本港推行類近的自發養老模式,除了覓地興建長者屋外,亦必須加強社區照顧,才能讓長者頤養天年。
根據統計處數字顯示,現時全港約有四十多萬名獨居及兩老同住長者,佔 65 歲及以上長者人口三成。

港安老政策漏洞多 宜倡議第三模式

統計處資料顯示,2003 年至 2016 年期間,60 歲或以上長者由 101 萬增加至 167 萬。署方亦預計,香港在2046 年時,長者人口將增至 259 萬,即未來每三名市民就有一名長者。現時本港護老方式大致可分為院舍照顧及居家安老兩種,不過本身是註冊社工的立法會議員鄺俊宇直言,兩者服務質素都十分參差,如院舍服務輪候時間過長常為人詬病。社會福利署資料顯示,現時安老院宿位的平均輪候時間約 24 個月。而立法會亦有研究文件指出,每年有約 5 千多名長者在等候院舍期間死 亡。
鄺俊宇又稱,即使是政府近年大力推廣的居家安老,亦因為人手資源不足,令支援服務未盡完善。他以 03 年社署成立的綜合家居服務隊為例,服務隊伍數目在十多年來仍然維持只有 60 隊,鄺批評「因為人手資源不足,送飯隔日才送一次,清潔的服務亦不足,有些長者行動不便,他們又怎能在家自理?」故他認為香港需要研究及討論第三種安老方式,例如社區照顧或是「以老護老」模式。

內地掀「抱團養老」熱 一孩政策成主因

今年 2 月,內地杭州《都市快報》一則為年屆 69 歲、獨居 12 年的「張阿姨」尋人結伴養老的報導,引來當地熱烈反響,吸引當地幾百名有意「抱團」的市民致電查詢。「抱團」一詞來自內地某綜藝節目,一個名為「抱團兒」遊戲,意思是緊密團結,一同協作。
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黃何明雄指,要成功「抱團」,長者本身的自理能力要高,亦要有一定的積蓄。

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黃何明雄指,內地出現「抱團養老」現象,或與內地長年以來的一孩政策與獨居長者人口增加有關,「他們的子女離鄉別井打拼,動不動便須由一個省到另一個省,以致他們需要找朋友結伴。」根據統計處數據,本港過去 30 年的出生率大部分時間都呈現下跌趨勢。2016 年的粗出生率(每千名人口中初生嬰兒的比率)為千分之 8.3,遠低於 1986年的千分之 13。

模式類近「姑婆屋」 新界存同類社區

黃何明雄又認為,這現象與以往不婚女性合住「姑婆屋」的情況相似,是一種互相付出,然後各取所需的生活模式,「除了在當中得到 companionship(陪伴),也能夠做到 active aging(活躍老化)。」她補充,「抱團養老」是一種社會網絡的延伸,並鼓勵長者以這種模式養老,「同一碗雲吞麵,如果有人陪你一起吃,有講有笑就已經很開心。」

立法會議員鄺俊宇批評,支援居家安老的服務隊伍十多年來依然維持同一個數目,但人口老化的趨勢卻是從未間斷。(李睿哲攝)

鄺俊宇表示,在新界的村落也有類近以老護老情況的出現,「早年菜園村被逼遷後,村民便另覓新村居住。你會看到,長者會互相照顧。」鄺又指村民在同一條村相處了四、五十年,即使不是一家人,關係也相當密切,「他們彼此之間會有一些情誼,而非各自回到家關上門冷冰冰的關係。」

鄺亦指,不少年老的菜園村居民獲安置公屋單位後,不消一兩年,他們便陸續去世,他估計與情感上缺乏支援有關,「這些公公婆婆本來身體壯健,但因為居住環境突變、缺乏關心及人情,以致他們心情鬱結。」


長者需求不同昔日 多管齊下應對人口老化

林正財稱,曾探訪一間本地老人宿舍,內裡住了百多個長者,而他們都是互相認識,自發性結伴入住。有別於完全自主的以老護老,宿舍內仍然會有六至七個員工看顧他們。他認為香港可以參照這個方法實行「以老護老」,令他們能夠自主之餘,亦都得到社會上的援助。
他又稱同類模式雖未必適用於所有老人家,但在香港是可行,「這個模式的好處是它自助的本身,用一種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的模式去運作,靠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建立網絡,而大家可以互補,並非單純的由一個服務提供者提供服務。這一種以老護老的方式我相信在一個成熟的公民社會自然就會發生。」
要在社區成功推廣以老護老模式,學者及議員均認為社區配套是重要的一環。

「以老護老」倘實行 住屋醫療需配合

鄺俊宇相信,自發性養老模式能否在香港實踐,取決於覓地及配套,「早前房協曾計劃在濕地公園旁設立針對具經濟能力長者的長者屋,但其後卻擱置。」他又稱,要順利推動自發性養老,除了興建長者屋,更重要是要以社區為本,做好社區照顧,「小至他們吃、大至他們的玩樂、認識朋友的需求,以及將醫療融入社區等也要顧及。這是一個烏托邦,但本港礙於資源投放不足,暫時做不到。」

立法會議員張超雄則認為,退休社區的模式大多為中產而設,但香港一般的中產家庭難以調動他們的居所以進行互助養老。他續稱,本港地價昂貴、社區支援不足,因此營造類同的長者社區,長者與港府均需付出較大成本。張又相信,香港鄰里關係日漸淡薄,亦令互助養老現時難以達成。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施政報告】推廣基層醫療發展 增加罕見病人藥物資助

動物組織缺資源 拯救流浪貓狗有心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