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園藝治療易入門 親近自然打開心扉

園藝治療是輔助治療之一,以植物作為媒介,讓參加者學懂在面對患病或不如意時要保持正面。照顧一花一草的成長,不但有助增強參加者信心,看着堅毅的植物,更能激勵病者,在大自然中找回一點自信和快樂。

只需心思和巧手 失明社工:我也可以做得到

社工黃嘉濠在2歲時因患上眼腫瘤而失去視力,園藝治療則讓他不用雙眼,仍能感受大自然的奧妙。熱愛園藝的他曾參與一個園藝治療工作坊,製作名叫「Upside Down」的習作。他需把泥土和辣椒苗放在倒放的膠樽內, 雖然植物一開始會向下(即樽口)生長,但長到樽外後會重新向上生長,形成一個「U」或「V」字的形狀。黃嘉濠以手摸出植物的成長情况,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園藝治療令他發掘到新興趣,也令他變得更自信和快樂,「只要心靈手巧,視障並不是什麼障礙。」

社工黃嘉濠認為,失去視覺無影響他參與園藝活動。

人和植物共生 從種植中學習

植物亦能變成藝術品。

園藝治療即透過園藝活動,如花卉及蔬果種植、乾花手工藝、園境設計等,改善參加者在社交、情緒、身體等方面的問題。獲台灣機構中華國際人才培訓與發展協會認證的園藝治療師陳凱鋒指,園藝治療能令參加者明白,年老或患病的人不必被標籤成需要被照顧的人,他們亦有能力照顧植物,令世界變得「更漂亮、更美好一點」。

有些園藝治療參加者會把植物和小型道具放進玻璃球內,製成美觀的裝飾品。

陳凱鋒指,很多植物都有逆境自強的特質,透過一起觀察和談心,參加者可以反思自己。以空氣草為例,它是一種不用種在泥土中的植物,「把它隨便擱在一旁也能好好生長」。空氣草打破大眾對植物的印象,令參加者明白人亦可像它一樣知足常樂,不需追求太多資源,亦毋需像其他植物般,需要花盆作為保護層,仍可堅強地活著。

空氣草不需要盆裁保護,也不需種在泥土中,仍能夠茁壯成長。

種植訓練協調思考 記錄成長助認知

一些對健全人士而言易如反掌的事,對認知障礙症患者來說並不容易,陳凱鋒舉例指,倒泥土和控制泥土份量對他們來說都要慢慢講解步驟以及示範,但只會給予少量協助,以訓練他們獨立思考,以及腦部和雙手的協調能力。另外,透過數算及記錄葉的顏色、大小等變化,均有助訓練患者的認知能力。而當種植過程遇到困難時,如蟲害或凋謝等,則可訓練他們的解難能力。

園藝治療師陳凱鋒指,園藝治療有助認知障礙症患者提升認知能力。

園藝治療以人為本 選用植物因人而異

香港園藝治療協會註冊園藝治療師譚秀嫺表示,除考慮課程設計外,使用的植物亦相當重要。植物必須為無毒和無刺,亦會避免選用或會致敏的植物。她續指,面對不同的服務對象,應用的植物顏色、香味、觸感亦不同。若服務對象是兒童,園藝治療師宜選用較小的種子給小朋友播種,以訓練他們的專注力和肌肉,亦會選用顏色鮮艷的植物,例如向日葵、朱古力薄荷、糯米草等,以提高小孩的興趣。面對長者時,治療師則宜選取長者認識的植物,例如富貴竹,桂花,雞蛋花等,從而引發話題。此外,園藝治療師宜選用粗生、易種的植物給患有認知障礙症人士種植,例如網紋草、合果竽,富貴竹等,這樣更能增加他們的成功感。

療程適合長者 治療師跟進心理狀態

陳凱鋒指園藝治療療程一般為時6至12星期,尤其適合認知障礙症患者及長者。課程中會教導參各種有關種植的知識。療程結束後,園藝治療師仍會與參加者保持聯絡,跟進植物的生長狀況以及參加者的心理狀態,從而決定是否要進一步輔助。

園藝治療師陳凱鋒指出,要把水苔綑成漂亮盆景需考驗耐性和專注力。
袖珍椰子和網紋草所需的澆水量相近,故可組成盆裁。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祭祀以外的一縷輕煙 天然香藝用處多

九巴司機「一廁難求」 無處方便解三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