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人物

路不同卻相為謀──「細孖」何潔明

有說雙生兒的生命有着特殊的連結,能互相感受彼此的所思所想。曾於社運圈中令人津津樂道的「社運孖妹」何潔明(小明)和姐姐何潔泓於數年前反高鐵運動起,活躍於各種社會運動。後來小明淡出社運界,隻身離開香港四處流浪,更意外當上母親,身份角色轉了又轉。相反,何潔泓一直熱衷社運,早前更因東北案入獄,兩姊妹走的路看似截然不同,但冥冥中二人的生命卻奇妙地連結起來。

何潔明雖貴為人母,卻不甘被困,開設店舖「Wish You Were Here」,專門售賣她在遊歷時購下的民族風玩意。

受姐姐影響 投身社會運動

回想當年不理高考大關迫在眉睫,何潔明為保衛菜園村到處奔走,又是到街站幫忙派傳單,又是參加苦行,更常常結伴逃課入村做巡搜隊,積極投入在社運事件,小明指很大程度上都受姐姐影響,「她在家裡滔滔不絕地說這件事(反高鐵),才令我產生興趣,想去發掘更多。」投身社運所感受到的點滴,令小明非常震撼,對社會有更大抱負,修讀社工學系。

分道揚鑣 當上背包客出走世界

走得愈前,小明愈是發覺自己不適合。4年前,小明仍在唸書,於時任特首梁振英訪其學校時與同學上前示威,因被男警從後「熊抱」而上了新聞,「(事情)發生得很突然,事情的焦點落了在我身上,要很清晰交待事件、開記招、去監警會投訴,我會覺得有壓力。」與何潔泓能淡定面對傳媒不同,小明因未能承受此種壓力而選擇離開社運,四處流浪。

在姐姐在港經歷雨傘運動洗練之時,小明帶着大背包,欲到不同國家看不同的人與事,志不在山水之間,而是以人文、關懷的角度感受世界,磨練自己。到過印度的德蘭修女之家,在當地的老人院打了半個月工,在旅程中學習貫徹社工的理念,「社工很著重同行、充權、分享及服務,如何在世界不同的地方融合這些理念,是我希望在旅行時做到的事。」

何潔當時帶着大背包,到訪不同國家,志不在山水之間,而是以人文、關懷的角度感受世界。(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同時「被困」 不屈於現實追尋理想

過了一年的流浪生活,旅費用畢,何潔明打算在港工作半年,再儲錢到南美,卻發現意外懷孕。流浪計劃需要擱置,她忙著組織家庭,無法說走就走。但小明心底不容許自己停下,「我其實還有很多想做的事,例如繼續貫徹社工的價值理念。」故開設網店「Wish You Were Here」,專門售賣她在遊歷時購下的民族風玩意,再以「賣一助學一小孩」的形式貫徹自己的理念。

雖貴為人母,小明仍希望逐漸貼近從前當背包客時的生活,不時外出一、兩個月,記者邀請訪問時,她人在印度,「我不認為生了小孩便要放棄一些我原本很想做的事,可以從中取個平衡。」

妹妹被兒子困在香港,姐姐亦同時因參與反東北示威身陷囹圄。小明表示對姐姐入獄早有心理準備,「她也說了很多次『要坐(牢)的了』,只是不知會判多久。」但二人的心,自娘胎便有所連繫,姐姐的事情對小明始終有所影響,其位於太子的工作室亦因此關閉了一陣子,「我覺得自己的情緒不可以(令我笑著)去招呼客人。」

早前何潔泓獲保釋,在家中分享了不少獄中的所見所聞,小明對姐姐亦非常欣賞,「她在外做記者時不斷發掘邊緣的故事,在裡面仍不斷發掘裡面的人的故事,一直貫徹她的理念,不是每個曾經入獄的人都有她這份堅持。」

何潔明曾三度造訪印度一間非牟利小學,深感當地小朋友需要教育的機會,便開始思考自己能做甚麼,最終想到賣物助學。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路雖不同 理念從一而終

姐姐堅持貫徹理念,妹妹理解弱勢的心亦一直未變,「我和她相似的是,我會在不同階段以不同方式貫徹當初想理解弱勢、社工的理念;而她即使退出前線仍會以筆發聲,即使入獄仍在做她應做的事。」二人在同一起點出發,即使後來各自走上不同的分岔路,但路上遇上的,卻奇妙地有所相似之處,大抵除了雙生兒的連結,更有骨子裡對關懷社會的堅持。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拗手瓜拗出自信 - 鄺梓文

問題學生到港隊教練 黃正廷跳出堅毅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