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專題

政府支援不足 民宿推綠色旅遊有心無力

近年政府有意發展綠色旅遊,擴闊客源。有位於大澳的民宿與環保團體合作,轉介遊客參加鄉郊導賞團,讓遊客體驗本地文化及農耕活動。有議員認為民宿在推動綠色旅遊上不可或缺,惟本地民宿需面對人手及資源不足的問題,且牌照申請成本高,阻礙綠色旅遊發展。

農莊遊客數量升 民宿為綠色旅遊「搭橋」

根據世界觀光組織的解釋,綠色旅遊為旅程的過程中秉持「節能減碳」的精神、享受「生態人文」,及盡力減低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民宿「歸田園居」位於大澳,東主陳慧之經常向入住的旅客推廣本地綠色旅遊,如參觀二澳農莊。她會為有意參加的旅客聯絡導賞團,並安排行程,希望讓遊客體驗本地文化及農耕活動。

二澳農作社項目主任莫兆麟指出,綠色旅遊在香港有很大發展潛力,因越來越多市民對本地深度遊感興趣,而且綠色旅遊老少咸宜,適合家庭活動。莫兆麟表示,近期有很多參與導賞團的遊客均 由民宿介紹而來,他認為民宿可以展現香港樸素的一面,同時引領旅客參與綠色旅遊。

歸田園居對面的二澳雜貨舖,專門出售二澳農作社出產的農作物

推綠色旅遊成本高 或令民宿卻步

陳慧之認為民宿對推動旅遊減廢非常重要,因民宿能帶領遊客從「食」及「住」上減廢。不過,陳認為本地民宿在欠缺資源的情況下成效有限,她舉例,民宿會採取較環保的方法提供熱水,以減低用電量,惟成本較高,只有資金許可下才可進一步減廢。

陳慧之指出,舉辦綠色旅遊團需要大量物資及人手,然而現時民宿正面臨人手不足的問題,「我們大部分同事都接近退休年齡。」 她又指,由於民宿規模較小,即使已出租所有房間,收入依然有限,加上設備損壞等額外支出,令經營民宿困難重重。故陳慧之認為,未能維持收支平衡的民宿或會對舉辦綠色旅遊團卻步。

歸田園居東主陳慧之是第六代「大澳人」,她希望透過民宿推廣大澳文化。
二澳農作社項目主任莫兆麟指出,經民宿介紹後,前往農莊的遊客數量有所上升。

推綠色旅遊擴客源 議員指民宿不可或缺

根據旅發局統計,2015年全年旅客數目比2014年下降了 2.4%。2016年的訪港旅客人數則較2015年下降約4.5%,不過夜旅客人數甚至下降了7.7%。旅遊界立法會議員姚思榮指,由於自2015年起,入境旅客數量不斷下降,政府便開始檢視綠色旅遊 的可行性,希望令本港旅遊業更多元化,以吸引更多不同國家的旅 客前來旅遊,擴闊客源。

姚思榮認為民宿在推動綠色旅遊上不可或缺,因民宿不但可以與非牟利機構合辦綠色旅遊團,更可在鄉郊提供住處,遊客便不必為參與綠色旅遊舟車勞頓,確保綠色旅遊的客源,惟鄉郊民宿周邊 的基本配套仍屬不足,「鄉郊民宿最重要的是通水通電通交通。」 姚強調政府必須改善配套設施,如設立旅遊中心、改善交通安排等。

環境局回應指現正籌備成立「鄉郊保育辦公室」,計劃優先處理及深化荔枝窩的鄉郊保育工作,及推行沙羅洞生態保育計劃等,並且會不時檢視計劃的推行和成效,再逐步把計劃推展至其他偏遠鄉郊地區,望能解決鄉郊配套不足的問題。

民宿牌照門檻高 議員促放寛條例

根據《旅館業條例》,要成為持牌旅館,申請人必須確保空間及設施符合《建築物條例》以及《消防條例》,未來更將增添兩項條件,包括地契必須訂明可作商業用途及附近居民不反對。陳慧之認為牌照申請困難是香港民宿數量較少原因之一,購買及安裝消防配備亦令投資成本增加,「民宿是一門投資金額大但回報少的生意。」故她認為經營民宿對很多人而言是不智的選擇。

姚思榮建議,政府可在批核鄉郊民宿牌照時參考渡假屋的做法, 採取較寛鬆的標準,如只要求民宿配備滅火筒。姚認為降低申請門檻有推動鄉郊民宿發展,發展綠色旅遊。

旅遊界立法會議員姚思榮議員表示,關注本地綠色旅遊配套不足的問題。

小型旅舍不獲合作 恐淪集團式銷售

位於佐敦的愛樂活旅舍以接待外地遊客為主,東主Karen認為旅發局舉辦的市區文化活動,如觀賞大坑舞火龍等,只與酒店或大集團合作,小型民宿和賓館未能透過協辦活動發揮宣傳效用。 Karen又認為活動相較「離地」,因遊客集中於商業區活動,故她認為政府發展綠色旅遊或會淪為集團式的銷售手段,未能發掘香港真正獨有的風貌。

旅發局回應指十分樂意與不同的民宿合作,共同發展本地綠色旅遊,但因宣傳因素而未有邀請小型民宿參與其中,將來若有機會, 希望可以與更多不同的民宿合作,讓旅客認識香港獨特的一面。

來自成都的李先生認為香港的旅遊業過於集中在購物及娛樂,建議參考成都做法,多向遊客介紹本地獨特的生態環境,並與民宿合辦導賞團。Karen認為亞洲旅客傾向喜歡購物多於接觸大自然,但她認同香港需要發展綠色旅遊,「因為比起歐美國家,香港的鄉郊離市區較近,亦容易到達,推廣綠色旅遊可為遊客提供更多選擇。」


你可能感興趣:

新田購物城延兩年開幕 運作疑「貨不對辦」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紀念郵票遭賤賣 重用設計被批欠心思

新議事規則削制衡力 非建制三人各尋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