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人物

中樂被指不專業 古箏導師鍾朝而揭業界辛酸

「左手鑼,右手鼓,手拿著鑼鼓來唱歌。」每逢農曆新年,大街小巷均會播放耳熟能詳的賀年歌。不過,中樂演奏家背後的辛酸往往被歡笑聲掩蓋。古箏導師鍾朝而指,教授樂器的收入極不穩定,不少家長僅以證書判斷導師價值。鍾希望大眾可多接觸中樂,減少誤解,讓中樂和西樂和諧發展。

鑽研古箏十數載 家長壓價感無奈

香港演藝學院應屆畢業生鍾朝而,鑽研古箏十五年,現為一名自由音樂人(freelance musician)。鍾表示現時月入可達二萬元,但有時每月只有一、兩場演出,只可靠教授琴行及學校的古箏班維持生計,「做(中樂)這一行的人大多是自由工作者,收入極不穩定。早前學界因流感停學,我們變相『無飯開』。」

鍾朝而認為不少家長對音樂的理解十分膚淺,常以證書判斷導師的價值,忽略其教學質素。鍾朝而指,有很多家長向他查詢私人古箏班的課程時,只關心導師是否持有演奏級資格,令鍾朝而感到不受尊重。而事實上,鍾朝而早於中學一年級考獲古箏演奏級證書,「難道我鑽研古箏十多年,每日刻苦訓練八小時,我的音樂造詣就只能和中一的鍾朝而相同嗎?」曾有家長向鍾朝而問價,「問我每月收費是否二百元,我答覆每小時的學費為四百元,對方便立即收線。」鍾坦言,不斷被壓價是種無奈,令他反思自己多年來投放在古箏的心血和時間,「四百元一堂,難道能夠買下我十多年的功力嗎?」

鍾朝而常與西樂樂手合作,創作新作品,令他獲益良多。(受訪者提供)
鍾朝而中學一年級已考獲古箏演奏級證書,故選擇入讀香港演藝學院,繼續發展所長。

以實力博取演出機會 不為演出打關係

多年來,鍾朝而累積了不少在商場演出的經驗,但他發現商場的負責人傾向邀請女性演出者。鍾認為商業的表演機會存在男女不平等,「女性(演出者)的吸引力較大,商場的老闆是追求商業收益為主,在追求音樂本質的程度較學術表演低。」

鍾朝而又指,自己較享受學術演出,因為要取得商業演出的機會,通常須視乎演出者跟表演單位的負責人是否熟絡。鍾指不會批評一些同行因此靠攏這些負責人,但認為自己不懂打關係,「我確實不是這種(圓滑)的人,所以我須以實力博取賞識和演出機會」。

鍾朝而表示,家人的思想開通,支持他走上音樂人的道路。

中樂未被廣泛接受  導師鬥平」求存

鍾朝而指出,西樂的學費普遍較中樂高,或與大眾較樂意接受西樂的心態有關,「香港是一個崇洋的城市,衣食住行也受著西方文化影響,西樂成為主流是無可避免的現象」。鍾亦表示,對大眾常把中樂和西樂分開定義感到厭倦,認為兩者是平等,「我覺得很莫名其妙,有市民會指西樂是專業,而中樂就是不專業」。

同時,中樂的樂器導師為了掙扎求存,出現「做爛市」的現象,收費愈來愈低。鍾朝而不禁無奈,「大家都在『鬥平』。」除了學費,鍾亦慨嘆中樂表演者的演出費用不及西樂,「商場的演出費用由一千至二千元不等,但演出西樂的費用,卻莫名奇妙地比中樂高出三分之一。」

鍾朝而坦言,大眾接觸中樂的機會太少,熟悉的中樂曲目只局限於《鳳陽花鼓》及《步步高》等賀年歌,「如果有一天,市民可以在電影聽到更多中樂;餐廳的背景音樂是中樂,讓中樂融入生活中,相信被壓價和被指不專業的情況或會改善。」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一顆不滅的關懷之心——「火柴盒」小學校長林德育

【財政預算案】第二個十年計劃建新醫院 醫療開支再創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