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膠袋徵費9 年效用成疑 網購袋存灰色地帶

政府於2 0 0 9 年起分階段推行膠袋徵費計劃,至今已踏入第9 年。惟據環保署估計,香港2 0 1 6 年的堆填區膠袋棄置量逼近4 3 億,較2 0 1 5 年急增近1 成,屬計劃全面實施以來首次回升。坊間有不少零售商戶以「借用」為名違例派發膠袋,而網購速遞袋雖未納入徵費範圍,但同樣造成浪費。環保署指雖然棄置量在2 0 1 6 年有所回升,但仍較全面推行徵費計劃前減少近兩成,故計劃有助減少膠袋使用量。

網購多以速遞送件,產品通常本身已有包裝,變相雙重包裝,造成浪費。

商戶以「借膠袋」掩飾 署方票控寥寥可數

綠領行動曾於去年到1 0 0 間非連鎖商店進行「放蛇」,發現有3成半商戶仍會免費派發膠袋,以攤販尤其嚴重,逾9成會主動派發膠袋。本報記者曾在深水埗、旺角、樂富等地的5間攤檔及雜貨店,購買毛巾、即食麵等非豁免徵費物品,其中3間在記者要求下會免費給予膠袋,更以「借膠袋」作掩飾。經營運動用品店的張小姐指,膠袋徵費實施後,顧客索取膠袋次數明顯減少。但她坦言,若有客人要求免費索取膠袋亦會答允,「我做街坊生意,有時很難拒絕,只好要求顧客下次經過時交還膠袋。」

據統計,自2015年4月1日全面推行膠袋徵費至今年3月31日,環保署曾到不同類型的零售店舖、攤檔及參展商巡查逾107,000次,並向違規商戶發出共507張定額罰款通知書,以及錄得21宗傳票檢控個案。綠領行動助理項目經理王家智認為環保署的巡查次數合理,但質疑票控數字過少,「巡查次數有10萬多次,檢控數字卻只有500多,比例上根本不合理。」他指有部分可能只是口頭警告,但認為署方亦應公布這些數字,讓大眾知道環保署有執法。環保觸覺項目主任馬家寶指,雖有 A-1 Bakery 等檢控個案,但署方人手有限,難以杜絕違規問題。她又認為市民普遍缺乏舉報意識,抱持「多取膠袋不會吃虧」的心態,影響膠袋徵費政策成效。

綠領行動助理項目經理王家智指,膠袋徵費全面推行近3年,市民已適應5毫收費,認為政府有必要做好宣傳教育。

徵費9年不變 環團批名存實亡

計劃推行9年來仍維持每個膠袋5毫的收費,王家智認為政府應檢視金額是否仍具阻嚇作用。他續指,膠袋徵費旨在增加市民使用膠袋的成本,但計劃全面實施3年,市民已適應徵費,亦不介意多付5毫買膠袋,形容徵費「名存實亡」。王又指,近年政府減少了膠袋徵費的宣傳海報及廣告,認為有需要重新加強宣傳工作。

馬家寶則建議政府調整膠袋徵費時,可以參考外國例子,如愛爾蘭上調膠袋收費、肯尼亞實施膠袋禁令。不過,她強調上調徵費只能取短期成效,市民再適應新徵費只是時間問題,故長遠應加強宣傳及教育,尤其針對商舖的前線員工。她認為零售商管理層雖然宣稱不會主動派膠袋,但實際難以上行下效,「例如在便利店買一支甜筒,屬豁免範圍內,店員往往會主動提供膠袋,但其實應由顧客要求才提供。」

環保署回應指根據估計,在2015年全面推行收費後,該年的膠袋棄置量較2014年減少約25%。棄置量雖在2016年有所回升,但仍較未全面推行收費時顯著減少18%,故指徵費有助減少膠袋使用量。

膠袋徵費已實施近9年,但市民普遍仍有使用膠袋的習慣。

網購雙重包裝成浪費 徵費存灰色地帶

近年港人網購成風,統計處數字顯示,2016年有158.5萬人曾在網上購物,數目較2009年增加近1倍。有網購習慣的吳小姐指,網購無可避免會製造大量膠袋,尤其網購會使用速遞服務,而速遞袋內的產品通常已有包裝,變相是雙重包裝,造成浪費。王家智認為現行法例存在灰色地帶,若在網上購物後到實體店取貨即屬零售範圍,索取膠袋便須收費,惟因速遞袋仍沒有替代品,故暫無須納入徵費範圍,但指應教育市民回收,「相比起納入徵費,如何將速遞袋納入回收渠道更為重要。」

本報曾多番向環保署查詢網購膠袋徵費的具體執行情況,署方只一再強調網購平台屬徵費範圍;而現時網購速遞袋並未納入徵費範圍,署方則指徵費與否要視乎實際情況,難以一概而論。

單靠徵費難治本 多管齊下源頭減廢

要改善徵費政策,馬家寶認為商戶應將膠袋收費上繳,避免淪為商戶購置膠袋的資源,而政府亦可用以推動環保工作。她認為環保屬大勢所趨,企業愈加重視綠色形象,故可利用消費者的群眾力量,例如拒絕光顧濫派膠袋的商舖,令商戶減少派發膠袋。不過,她表示有些產品的包裝無可避免,但包裝製造取決於生產者,故不應只上調徵費,要市民承擔全部責任。不過她補充,生產者沒有經濟誘因主動源頭減廢,故政府應實行生產者責任制,以立法手段逼使他們減少包裝。

就如何源頭減廢,香港塑料袋業廠商會代表楊佩儀指,生產商有製造較環保的膠袋,可被昆蟲、細菌分解,但由於成本較高,商戶通常不會選擇。她建議政府推行鼓勵政策,吸引商戶提供環保膠袋,如採用環保膠袋可獲減稅豁免。她亦指大部分膠袋均可回收,但因政府未有做好回收系統才造成污染;而即使市民以紙袋或環保袋替代,若不重用亦未必較環保,故她認為相比上調徵費,政府應發展和完善回收系統。

有網購習慣的吳小姐指,速遞膠袋欠回收渠道,故即使知道會造
成浪費亦只能將之棄置。
運動用品店負責人張小姐指,實施膠袋徵費後,索取膠袋的客人有減少。不過普遍顧客在購買超出預期數量的貨品時,均會購買膠袋。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敢怒敢言 給浸大學生的最後一課 ——專訪黃偉國

SEN生家長支援欠奉 溝通不善礙家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