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木屑紛飛下的少年 一雙手自主人生

在香港仔石排灣,紅磚綠樹的蒲窩青年中心,隱約傳來「嗞嗞」的鋸木聲。工房裏木屑紛飛,只見兩位年青人帶着護目鏡和口罩,全神灌注地用電批鋸開木板,為他們的新發明作好準備。二十出頭的陳瑞富和單清嵐是「仝匠」的成員,二人同在工藝中找到一種力量,嘗試打破社會設下的各種定義,在不重視工科的香港,以無窮創造力闖出一片天空。

「仝匠」成員在工作過程中取長補短、互相幫助。

獨愛科普書 從不懂「段意」

午飯時段,坐在茶餐廳,蒲窩青少年中心的社工蔡恒輝笑說這是「仝匠」工作後常來的地方。蔡身旁是今年20歲的陳瑞富,一幅老實憨厚的樣子,有個趣致的花名叫「睡褲」,是「仝匠」其中一位核心成員。吃了一口咖哩焗雞扒飯,陳熱切地談起了一本書《如何建造時光機》,書中相當仔細地探討時間旅行的可能性,讓他愛不釋手,然而,這只是他看過云云書海中的一粟。

陳瑞富自小學便對科學感興趣,常識課是他的最愛,升上中學後選修化學、物理,課餘時間亦會閱讀科普書籍,「(上物理課)未學過就會專心,但基本上八成都識。」虹吸現象、河流流向、滅火器構造,他都能夠娓娓道來,就像是本活生生的百科全書。中二的時候,陳瑞富受老師邀請代表學校參加機器人比賽,當其他組別為題目抓破頭腦之際,他運用以住所學,跳出了思考框架,用最簡單的方法與最廉價的組件成功達到比賽要求,雖然最後沒有得獎,但卻開始慢慢愛上「動手造」。

雖然陳瑞富的理科成績優越,可是文科卻難倒了他,「我永遠搞不懂甚麼是主旨、甚麼是段意」,四百字的文章只寫出了三百字,老師稱讚他文筆不錯,可惜字數不足,最後依然不合格。後來,陳瑞富因整體成績欠佳,需要重讀中四,他對學校感到失望,所以選擇退學轉到職業訓練局(VTC)就讀,希望能夠運用工科知識一展所長。

陳瑞富曾代表學校參加校際智能產品創作大賽(STEM),獲「最佳設計獎」,得到校方認同。

屢敗屢戰 自發創造

在職訓局的第二年,陳瑞富因一位中學朋友而認識蒲窩的社工蔡恒輝。蒲窩「Maker Space」為他提供了創作的空間和資源,蔡恒輝亦不斷鼓勵他自發去創造,他因而成為了「仝匠」的一員。

「仝匠」希望推動民間「動手造」文化,因此會不定時出動流動工具車,到屋邨開設流動教室,教導街坊使用工具維修傢俬,教學內容因時制宜。然而,這架工具車沉重無比,女同事無法獨力搬運,至少要兩個男同事幫手才能運送工具車。陳瑞富主動建議設計一座齒輪裝置,幫助工具車上斜,方便運送,讓女同事能夠獨力搬運,現已進入開發階段。

陳瑞富在「動手造」中學會如何解決問題,也從中得到了成功感。儘管他在過程中碰上不同的難題,如物料配搭不當、忽略現實考量等,但他不斷失敗就不斷嘗試,「我很享受失敗的過程,無法接受失敗,就無法體驗成功。」蔡恒輝亦會陪伴年青人一同嘗試,但過程主要由年青人主導,由他們自由發揮。短短一年間,他亦見證陳瑞富的成長,「之前他比較內向,現在開始學會了交代。」

雖然經歷兩次退學,陳瑞富並沒有後悔自己的選擇,他更有一個夢想:遠洋出海。

無悔決定 嚮往蔚藍大海

可惜,學校就沒有如此空間,職訓局的課堂並沒有激發瑞富的創意,老師更是「填鴨式」授課,不接受同學的提問。說到這裏,陳也不禁苦笑,「(老師上課)好似照讀維基百科。」最後,由於出席率不足,今年他再一次離開校園。

退學兩次,陳瑞富會否想用時光機回到過去,重新選擇?他幽默地回答,如果成功造了時光機,第一件事就毀滅它,「改變過去會帶來毀滅性的後果。」他從來沒有後悔自己的決定,比起迎合社會期望,他更渴望自由,他有個小小的夢想:出海。「記得以前跟女朋友到海邊看海,覺得大海很藍,很廣闊,看不見盡頭。」看着無邊無盡的汪洋,「睡褲」希望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一雙手的可能性

午飯過後,告別陳瑞富,回到蒲窩的工房,碰上24歲的單清嵐,正在構思如何改良搬運工具車的齒輪系統。他認識「仝匠」,是因為媽媽曾經到工房學習修理傢俱,因而發現了這片新天地。他曾經因興趣接觸過木工,無奈香港缺乏讓人「動手造」的地方,「雖然有工作室會定期舉辦工作坊,但價錢很昂貴,時間也不彈性。」蒲窩的「Maker Space」一星期開放六日,基本上任何人都可前來使用設備,為單清嵐來說,自然是個工藝的小天堂。

單清嵐指,工具牆上,電批並排放置,就像加油站的油槍,一格放一個,不用的時候插回去便可自動充電。

之後,他受蔡恒輝邀請,兼職成為「仝匠」的一員,協助舉辦活動如流動工作坊,並與其他青年人一同創作。工房裏的一面工具牆,是他的得意之作。為了更安全地存放工具,以及方便使用者取用,每種工具都有各自獨特的存放方式,如電批並排放置,就像加油站的油槍,一格放一個,不用的時候插回去便可自動充電。根據不同使用者的意見,他亦會不斷改良工具牆,簡單如電話的充電位也是匠心獨具,「大家都想在工作期間偶爾看看電話,於是我便改裝外露的充電位。」

那麼媽媽還會過來嗎?「自從我來了(蒲窩),她就不用來了。」單笑着解釋,家中的傢俱維修由他一力承擔,他最近更親手為廚房添置了新木櫃,「媽媽每次經過,都會不禁停下來,對着木櫃微笑。」他還記得一次,帶着木櫃乘搭電車,旁邊一位老伯看見不禁驚嘆連連,「靚古董嚟喎!」一雙手所帶來的可能性和價值,遠超單清嵐原來的想像。

「仝匠」是一個鼓勵年青人「動手造」的社群,提供了空間與設備讓年青人自由發揮。

甚麼是「仝匠」?

「仝匠」是一個特別的社群,也是拓展創客空間(Maker Space) 的一種概念。「仝匠」提供學制外的自主學習經驗,凝聚志同道合、來自不同背景的青年,以開放、共享、協作的方式策動「動手造」項目,實踐自主生活,並以人文工匠的精神貢獻社區。

甚麼是創客空間(Maker Space)?

創客空間(Maker Space) 源自2006年美國興起的「自創者運動」(Maker Movement),運動鼓勵民眾成為自造者,親自動手生產物品,如傢具、電腦等等。創客空間就是供自造者創作的共享空間,可以在車庫,也可以在社區中心,只要有適合的設備和空間,便可成為創客空間。

(資料來源:仝匠、BBC新聞網)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Pokemon Go迷倒中老年人 返老還童越捉越精神

代寫服務「槍手」學歷難辨 買賣雙方涉欺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