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人物

畫流浪貓狗的一雙眼睛—利慧玲

你有否試過細看動物的一雙眼睛?還是事事彷佛一瞬即逝的現代生活,已令你忘卻動物的生命力?一次在南非的義工經歷,讓藝術家利慧玲細看野生動物的每一雙眼睛,感受到牠們不能言傳的情感。回到香港,她為收容中心的動物畫畫,筆尖沾上顔料,想像牽引著手,她勾劃出流浪貓狗雙眼中的期盼,希望為牠們早日覓得好主人。

利慧玲認為藝術與她的生活息息相關,並感恩自己的天賦能夠幫助他人。

南非收容所當義工 與動物建立深厚感情

畫室內,利慧玲是一個充滿藝術氣質的導師,頭戴米白色畫家帽、穿着佈滿顏料的圍裙,正在耐心地教導她的學生;畫室外,她是一個勇敢又不懼艱苦的女生。2017年1月,她曾遠赴南非一間動物收容所擔任照顧動物的義工。南非對她來說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義工工作亦不如想像般容易,當中最具挑戰性的莫過於「鋤泥挖坑」,利慧玲要挖很深的洞用予鋪設水管。義工們先要經歷半小時路途顛簸的車程,然後再於烈日當空下,拿著沉甸甸的鋤刀工作。儘管如此,利慧玲從來沒有想過放棄,義工同伴的支持與鼓勵都成為她堅持下去的原因。

利慧玲和南非收容所的動物培養了深厚感情。(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獲得前所未有滿足感 決意回港推行保育

看到自己能讓動物有更好的生活環境,對於利慧玲來說一切都值得。「當我想到,辛苦燒焊是為了打造鐵籠給獅子,還有鋪設水管是提供水源,我就會很開心。」這種單純的滿足感,是利慧玲到南非做動物義工前從沒感受過的。縱使她曾於主題樂園擔任大型藝術油漆項目總監,但在工作上所獲的滿足感,與南非的感覺。在南非的時候,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成為她滿足感的來源,她更享受這種感覺。「我會與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人溝通,我們更成為了好姊妹!」利慧玲原本想過今次只會獲得照顧動物的經驗, 但她,賺取了一段段深厚的友誼,即使義工的部分工作頗為艱苦,但她的義工同伴會互相支持和鼓勵,亦成為彼此間的動力。

她很欣慰看到動物在悉心照顧之下逐漸地健康成長,亦觀察到非洲很重視動物保育,並會維護牠們的權益。因此,她回港後更想為人與動物的共融出一份力,希望讓香港人明白動物也是生命,能如人一般呼吸,能如人一般感受。她由生活中微小處著手,例如看到遊客外遊時騎大象的影片,她便會在社交平台分享,並寫下自己對傷害動物行為的看法。

即使在香港推廣動物保育不是易事,利慧玲仍然抱有希望, 盡自己所能去克服困難。

她指出香港教育甚少提及動物保育的概念,更對動物有不準確的標籤,「我以前讀小學時,教科書會提及當看到狗隻時就不要觸碰牠們,因他們很兇惡,會咬人。」但利慧玲親身接觸後,她發現動物真實而有趣的一面,「小時候我經常與父親遠足,會帶一些小狗回家養,又會養雞、鴨、葵鼠、兔子和金魚等等。我喜歡陪伴以及照顧牠們。」利慧玲認為人對動物的概念是從小養成的,不應該對動物作任何標籤。

 父親支持繪畫夢 義務為收容中心畫畫

在利慧玲的藝術路途上,除了自己的堅持,還有父親溫柔的身影。「從小一至小六我的成績都較差,考試都是尾一二三名。但在小三學期末頒獎的時候,老師突然叫我的名字,我當時嚇得想哭。」,但原來老師是喚她上台領獎。利慧玲憑著畫作獲得了校際繪畫比賽冠軍,亦因為比賽結果,父親發現了她的畫畫潛質,更馬上提出可以支持她去內地深造,雖然最後利慧玲選擇留下來,但父親都依然一直默默支持她的繪畫夢。當時利慧玲家中經濟拮据,即使報讀畫班需要額外費用,父親仍然努力賺錢供她讀畫班,並全力支持她向藝術方面發展,因此在她的心目中,父親一直是個英雄。

2017年4月,父親患病入院,利慧玲長時間照顧父親,心力交瘁,難過非常。身邊有很多朋友為了讓她再展笑顏,常與她分享動物相,她因而發現一隻有「射哩眼」的貓,樣貌趣怪可愛,於是她決定嘗試以畫筆捕捉牠的表情神髓。經利慧玲朋友的告知,收容中心負責人發現了畫作,馬上在Facebook專頁上分享作品,結果畫作大受歡迎,「當時沒有想過不消一小時便有數百人讚好,更有人打算購買我的畫作。」原以為僅僅是自娛,誰知原來相片是來自保護動物慈善協會的收容中心,這一無心插柳的舉動讓利慧玲與收容中心結下了緣。眼見作品得到認同,自己又得到收容中心的邀請,利慧玲決定與機構合作,同年6月建立Facebook專頁「畫『物』Em's Pet Project」,義務幫助收容中心畫畫,希望藉此為流浪貓狗尋得好歸宿。除此之外,利慧玲亦會透過售賣藝術作品籌集資金,把所得的部分收益撥捐保護動物慈善協會。

利慧玲的畫在Facebook大受歡迎,她因此成立專頁為流浪動物畫畫。

利慧玲認為畫人與畫動物的不同之處在於人性比較複雜,但動物的性格較為單向,會直接透過行為表達想法。她每次畫動物都會花最多心思在畫眼睛上,皆因她認為,眼晴是靈魂之窗,「從流浪貓狗的眼睛,我看到牠們渴望主人回來的心。」她亦會舉辦一些工作坊給未學過畫畫的寵物主人,「在畫畫過程中,主人會更了解自己寵物的外表特徵,這些地方他們平常也沒有仔細留意。」有些主人的動物已經離世,當他們與利慧玲分享經歷時,也令曾經歷動物離世的她有所共鳴。

 利慧玲透過幾枝畫筆、幾瓶顔料傳遞動物真緻的情感,她告訴我們,動物保育有時候原來可以很簡單,可能你只需要用心看一看牠們的眼睛,嘗試去理解牠們多姿多采的世界,就已經很足夠。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代寫服務「槍手」學歷難辨 買賣雙方涉欺詐

手牽着手 打破種族隔膜-卡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