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粵拼文宣——反送中下的本土文化

「Gwong Fuk Heung Gong, Si Doi Gak Ming」(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這句標語如果沒有翻譯,你知道是甚麼意思嗎?政治與語言從來都是唇齒相依,粵語拼音(粵拼)就一度成為反送中運動文宣的重要元素,更受本地及外地媒體廣泛關注。有製作粵拼文宣的示威者認為,粵拼具凝眾力,有助分辨「同路人」,但亦有學者指出粵拼文宣未有進一歩普及的主因在於缺乏統一標準。

粵拼分辨「同路人」 年輕人易得共鳴

反送中運動期間出現的粵拼文宣,源自連登討論區上有人提出用粵拼分辨「同路人」,粵拼本來只是年輕人間為了更方便聊天所使用的輸入法,但在反送中運動中,粵拼卻成為了「只有香港人才明白」的獨特溝通文化。

「聽到『唔識粵拼就係鬼』會感生氣的人,才是真正的『內鬼』。」抗爭中積極參與文宣工作的Kate(化名)解釋,真正支持反送中的人早已說了「死也不割席」,若然因為看不懂粵拼文宣就內部分化,那些人不會是「同路人」。她表示,當初有文宣組的人留意到網上討論區「連登」上有人提出以粵拼分辨「同路人」,當時抱着甚麼都要嘗試去做的心態,加上粵拼是年輕人平日常用的溝通方式,因此文宣組製作了粵拼文宣圖,「用粵拼製作文宣提高了抗爭中年輕人間的共鳴感。」

《蘋果日報》以粵拼文宣圖作為A1封面。(《蘋果日報》圖片)

當看到粵拼文宣刊登在《蘋果日報》的A1頭版,Kate覺得很驚訝,沒想過粵拼會受傳媒關注。她坦言,初期製作粵拼文宣只是抱着嘗試心態,之後才發現文宣能夠凝聚抗爭者,同時對家有不少為「翻牆」留言的內地人,看不懂粵拼,「策略顯然挫了『對家』的士氣。」

然而,Kate承認發現部分「同路人」看不懂粵拼,因此熱潮過後,回歸以口號及圖片為主線,希望大部分人都了解文宣圖,「這場運動不只是屬於年輕人,其實有很多中年人、銀髮族都曾經多次走出來表達支持,而文宣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不懂上網的『同路人』能透過連儂牆等實體平台了解事件發展。」但Kate依然認為粤拼文宣策略是成功的,即使只維持了一段短時間,但是仍能發揮團結的作用,它代表著這一代土生土長香港人的獨特溝通方式,從而凝聚了年輕人。

不分年齡地域 抗爭各自努力

現時就讀香港浸會大學的內地留學生Kyle(化名),曾親身參與反送中的遊行示威,他認同運動背後的理念,更欣賞香港人爭取民主自由的毅力。Kyle分享指,初接觸的粵拼文化以為是英文,後來才知道是粵拼。對於抗爭者以粵拼區分「同路人」,他表示不介意,因爲就算看不明白粵語拼音,他支持的是運動背後的價值觀,不會執著於爭取的方式,「我看不懂的話最多找朋友問、上網找翻譯,真正支持運動的人不會因此而放棄。」他引用數月來示威經常出現的一句話,「兄弟爬山,各自努力。」

8月18日維園集會前,網上不斷出現粵拼文宣。

55歲的譚太從事醫療教育服務行業,她亦是看不懂粵拼的「同路人」。她在反送中運動中一直選擇支持學生,對於粵拼文宣,她笑言起初根本看不懂,「看了很久才頓悟這些英文是粵語拼音。」她承認粵拼文宣令中年人與年輕人間產生代溝,「對於60後,學習新事物太困難,老實地說,我不打算學習了。」然而,她認為作為香港人不應抗拒粵拼,因為這是香港人的重要文化之一。

語言與政治唇齒相依 惟至今缺統一標準

粵語義教導師溫佐治從事本港文化的保育推廣工作,其中一環就正是粵拼。他認為粵拼成為了反修例運動用作辨別土生土長香港人的「有趣工具」,雖然土生土長的香港人都未必認識所有的粵拼,但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會接觸到因而有一定的認識,「在身份證名稱、街道名稱、地區名稱等音標的耳濡目染下,大家都會有一定的概念。」粵拼文宣僅在短期間廣為使用,更受外國媒體《TIME》關注,溫佐治認為箇中原因在於語言與政治密不可分,「粵拼之所以被國際關注,除了與時代及政治環境有關,當中亦因為粵拼反映了香港與內地語言文化有所不同 。」

粵語義教導師溫佐治認為,粵拼受外媒關注是因為反映了香港與 內地語言文化有所不同 。

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首席講師張群顯指,年輕人早已盛行在通訊中使用粵拼,粵拼代表了土生土長新生代的次文化,「是次抗爭大部分文宣及想法由年輕人主導,故成為抗爭標誌也是自然不過。」張群顯解釋,粵拼文化有廣狹兩義,狹義粵拼,源自香港語言學學會1993年制定的《粵語拼音方案》;廣義的粵拼,則是以任何拼音原則將粤音拼出來,如英文拼音。年輕人大多認識廣義粵拼,惟1993年公佈的狹義粵拼一直未被社會重視 ,現今粵語社羣欠缺一套標準拼音方案 。 他盼愛護粵語的人能身體力行學習使用狹義粵拼,令粵拼文化深入民心。

城市大學翻譯及語言學系副教授藺蓀推薦有關粵拼的書籍, 當中有香港語言學學會出版的《粵語拼音字表》,用於狹義粵拼。

香港城市大學翻譯及語言學系副教授藺蓀亦指出現時每個人對粵拼的認識不同,很多年輕人都是用英文拼粵語,很容易造成溝通障礙,例如身份證上姓名的串法,姓賴和姓黎都是寫作『lai』,「你有你串法,我有我串法,對方溝通時很多都靠猜測。」藺蓀認為缺乏統一拼音是粵拼熱潮現時在運動中落幕的原因。他批評,政府不重視粵拼的母語教育,例如在內地有普通話拼音,在台灣亦有標準注音,唯獨香港沒有訂立粵拼標準。藺蓀指,香港人應該從粵語學起,以母語成為基本學習語言工具,從而再比較其他語言,港人才會真正掌握兩文三語。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商鋪政見成消費指標 反送中引發「顏色消費」

從自虐到自愛 愛滋病帶菌者的自主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