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專題

疫情持續——香港留學生何去何從?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和蔓延,世界各地的留學生始料不及、防不勝防,不少身在外地的香港留學生回港避疫。然而,離開留學國家,難免影響他們的學習計劃。開學在即,是繼續留在香港,抑或是回到留學地,對他們而言並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在這種情況下,留學生何去何從?

台灣留學生滯留本港 學習開支大增

上滯留在港的黃同學(化名)就讀台灣東海大學景觀系三年級,在1月11日,疫情爆發前,她回到香港,打算與家人共渡農曆新年後回返台讀書。短短數星期,港、台兩地的疫情迅速蔓延,黃同學未能在台灣封關前趕回當地,被迫留在香港,以網上遙距課程上課。

黃同學於台灣留學,年初因疫情滯留在港,直至七月尾才回到台灣繼續學業。(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我修讀的科目需要經常出外考察、畫圖,但在香港期間,我無法參與有關考察的課堂,只能靠同學幫忙拍照、錄影。」黃同學無奈地說。網上遙距課程對於課程不需戶外考察的學生而言尚可接受,但對黃同學卻非常艱難。她就讀的景觀系涉及大量實地考察活動,還需要與同學討論、互相交流意見,惟在港滯留期間,她沒有辦法參與,認為學習效果遠遠不及上面授課。由於她就讀的班級只有數名學生身處外地,老師不會花太多時間照顧他們,遇上問題時難以即時獲得協助。

此外,在港上課爲黃同學帶來額外開支。由於課程要求學生提交大量畫圖習作,即使身處香港、沒有所需的材料,在教授要求之下,她仍要提交紙本習作。為了能如期繳交習作,她在港重新購買所有用具。「這個學期單是購買畫具和製作模型的材料,便用了約2000港幣,在台灣只用一半甚至更低的價錢便能夠買到。而且畫圖後還要拜託在台灣的同學幫我打印,打印費一共用了2400新台幣(約635港幣),開支確實多了不少。」

上課時差12小時 日夜顛倒擾家人

現於美國佐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就讀國際事務(International Affairs)三年級的潘同學(化名)因當地疫情嚴峻而決定回港避疫。至截稿前,美國確診新型冠狀病毒的人數超過六百八十二萬,為全球最高。潘同學眼見當地疫情漸趨嚴重,加上當地民眾防疫意識仍然薄弱,她憂心,害怕被傳染;加上身邊同為留學生的朋友也選擇回到各自的國家避疫,促使她下定決心返港。在今年四月下旬回港後,她不再因每天數萬個新增確診病例而焦慮,但十二小時時差的網上學習,窒礙她的學習進度之餘,亦打擾其家人的生活。

「開學首星期,我已經體會何謂『崩潰』。」潘同學每天晚上十一時開始網上課堂,最快到凌晨四五點才下課,最遲要到早上六、七點才結束。早上睡覺、傍晚起床、晚上上堂—日夜顛倒成為了她的日常。不但她一人辛苦,連帶同一屋簷下的家人也「受罪」。「我修讀的科目有大量課堂討論,無法避免在深夜『開咪』。」她表示,由於香港的房屋不如外國的住所般寬敞,即使躲在房間裏、輕聲細語,聲音也會傳到隔壁房間,打擾家人作息。她說道。家裏空間有限,潘同學為免打擾家人,故移師到客廳上課。當她在客廳上課時,家人以為免騷擾她上課,只會留在房間,「媽媽抱怨我佔用了家裏太多空間,經常為此嫌棄我呢!」她笑言。

她續指,由於所有功課、測驗、考試按美國時間進行,即使身處香港,她仍把自己的生理時鐘調整至美國時間,避免遺漏某個測驗或者繳交功課的限期。當地疫情仍未見好轉,潘同學認為,現時回去美國很容易受傳染,因此即使需要日夜顛倒地上課、考試,這個學期也不會回美國,直到疫情回落再作考慮。

潘同學從美國回港後接受家居隔離。因為時差, 她在每天晚上十一時才開 始網上授課學習,直至早上六至七時才完結。

抵韓國遇疫情爆發 留學憧憬幻滅

早前在港完成兩年副學士課程後報考韓國大學的楊同學(化名),今年初起入讀韓國慶熙大學國際研究三年級。年初到韓國準備開始新生活、認識新朋友之際,惟遇上疫情在當地爆發。學校改為網上授課,已到埗楊同學只能留在宿舍裏上課,直至學期完結才回港。

剛入學的楊同學原本對留學生活充滿憧憬,但疫情卻令他失去擴闊社交圈子的機會。「整個學期都留在宿舍,根本沒有機會認識朋友,只能在宿舍裏認識朋友,但宿舍沒有太多人。」他苦笑言,在韓期間,多數時間都是獨自一人度過。學校原本制定了「夥伴計劃」,協助海外新生適應校園生活,過往曾安排來自不同校區的學生參與聚會認識朋友、與本地學生參觀首爾市內景點等活動。他嘆息:「這個夥伴計劃對我們(留學生)融入學校圈子非常重要,但現在全部取消,我很難結交新朋友。」另外,楊同學最期待參與學校的傳統活動——於每年五月及十月舉行的音樂慶典,當中會邀請歌手到校表演,今年也因疫情取消,令他非常失望。

楊同學本年初來到韓國留學,不幸遇上疫情爆發,只能獨自在韓國度過一個學期。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韓國慶熙大學校方制定防疫政策保障學生,包括規定在圖書館、自修室、飯堂必須隔開座位。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楊同學就讀的慶熙大學圖書館,雖然在疫情下仍然開放,但前來的學生寥寥可數。(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校園防疫措施之下,楊同學遇上任何問題,不能直接從職員或教授取得即時協助,只可靠電郵與學校部門聯絡。他補充,學校原本安排了簡介日,教導新生如何選科、說明畢業要求、介紹校園設施等,全部都因疫情而取消,校方仍沒有新安排。楊同學表示,大部分事情都只能靠自己解決。當遇上如有關選科事宜的問題,即使能夠用電郵聯絡校方,等候回信的時間亦要視乎部門工作效率而定,快則一至兩天,跨部門的問題則要等待更長時間。這對於初到外地生活的楊同學而言,增加了生活及學習上的困難。

疫情不明朗 留學生各有取捨

「台灣的大學已經全面恢復面對面授課,加上當地已有一段時間沒有確診個案,所以我絕對放心回去上課。」剛於七月二十九日回到台灣留學的黃同學說。她指出,台灣政府採取統一隔離的政策,即安排就讀同一所學校的學生,在同一天抵達台灣並隔離14天,且政府會資助一半費用。她認為,統一隔離的措施做得很好,而且政府在早期已採取封關措施,減低疫情在當地爆發的機會。因此,相比留在香港,她認為在台灣受感染的機會更低,加在香港進行網上授課為她帶來太多不便,促使她回台灣繼續學業。

而在美國留學的潘同學,則短期內都不會考慮回美國繼續學業,「這是源於我對當地抗疫意識的不信任。」她指,當地學生在文化薰陶下,認為只有沒有遮擋的面對面溝通才算誠懇,戴口罩會讓人感到不尊,「他們寧願冒著受感染的風險也不願戴口罩。」潘同學苦笑言。她憶述,在三、四月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她乘搭由華盛頓往拉斯維加斯的航班裏,所有職員均沒有戴上口罩,航班數量亦沒有減少,市民依舊乘坐國內航班到處遊玩。她表示,唯有等待疫情緩和,確診個案大幅回落之後,才敢回到美國繼續學業。

到韓國留學的楊同學,在沒有任何生活體驗下,第一年的留學生活已完結,他也暫時返回香港。他稱,若採用面授考試,才會再到韓國。

在台灣接受隔離期間,黃同學的飲食均由當地政府提供。同時,政府還附送「防疫包」,內有消毒水等物資。(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潘同學認為美國防疫措施鬆懈,故乘坐飛機從拉斯維加斯回港時特意穿上雨衣、戴上口罩及手套保護自己。(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9成留學生未敢離港 家長學生改變留學選擇

香港跨國教育服務中心高級教育顧問Steve Cheng(化名)指出,受到疫情影響,本應在今年開展新學期的留學生,有九成的新生選擇延遲入學甚至取消留學計劃。而已經

開展留學計畫的學生中,選擇使用網上授課繼續學業和選擇休學的學生比率各佔一半。Steve Cheng 又指,有六成學生經過是次疫情後,更改留學國家志願,當中不少學生放棄到美國留學,改選英國、澳洲或新西蘭等國家。

他預計,疫情過後,申請到美國留學的學生將會較以往大幅減少,而申請到新西蘭和新加坡留學的學生會增加。「美國在是次疫情之中處理不當,很多家長失去信心,更擔心子女的安全。反之新西蘭和新加坡在防疫方面做得較好,故此很多家長都轉為子女申請到這兩個地方留學。」

Steve指,是次疫情打亂很多本港學生的留學計劃。
不少家長及學生因是次疫情而決定更改留學計畫。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堅持傳統信念—專訪香燭老店「燈籠設計師」

警方修例引記者身分爭議 傳媒人擔心採訪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