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社政

調查:學生多上網課 八成家長稱子女健康受影響 包括易暴躁、損視力

疫情下學童需要使用電子產品學習,有小學生直言網上上課時分心,會同時用電子產品娛樂。有家長指出小朋友長期使用電子產品容易暴躁,引起家庭矛盾。又因為長期待家,子女過胖。調查指,家長希望學校盡快恢復面授課程和開放更多玩樂場所,減輕家長壓力和子女依賴電子產品的情況。

 

學童網課時用電話娛樂 長期待家變胖視力差

 

小五學生張同學(左)網上上課時會用自己的相片作虛擬背景和遮蔽鏡頭,李同學(右)疫情以來重了10十公斤。(鄧栩晴攝)

 

年多以來,學童已習慣使用電子產品在家上網課,有小學五年級學生自言,網上上課難以專注,會用電子產品娛樂,「上課用手機娛樂很正常,我們會做一些放學才會做的事。」他又說網上上課時會用自己的相片作虛擬背景和遮蔽鏡頭,「老師有捉我,但沒有責罵我,我就換上一張新的照片上課。」下課後他們會繼續使用電子產品娛樂,不會出外活動。由於長期待家,李同學稱自己胖了不少,疫情以來重了10公斤。

 

小學六年級學生Nicole(右)和Jessi(左)坦言疫情和呈分試的壓力,對他們學業影響大。(鄧栩晴攝)

 

另外,小學六年級學生Nicole和Jessi坦言疫情令他們無法面授課堂,加上呈分試的壓力,對他們學業影響大。他們說每日平均花五至六小時使用電子產品,其中網上上課佔五小時。Nicole放學後會出外補習追學習進度,其餘時間待在家中。長時間留在家中和使用電子產品,Nicole直言胖了不少,近視亦加深。

 

子女長期用電子易暴躁 引家庭紛爭

 

潘先生指子女因長期使用電子產品容易暴燥。(鄧栩晴攝)

 

有家長發現小朋友長期使用電子產品後,較容易暴躁,引起家庭矛盾。潘先生育有一子一女,分別小一和小四,當他收起孩子電子產品時,孩子情緒變差和發脾氣,他曾向老師和社工求助,但礙於疫情和很多家長需要支援,他形容見社工「難過見英女皇,甚至特首」。小一的兒子由幼稚園高班開始停課,沒有上過升小一的適應班,學習英文方面亦追不上進度,潘先生曾向老師詢問能否讓兒子留級,老師解釋他並非最差的學生,無法留級。疫情間,子女上課模式為面授及網上混合進行,孩子上網課的專注程度與面授時比較明顯差不點,潘先生希望5月24日全港學校恢復半日面授課程後,學校會提供補課給學生追回進度,減輕家長壓力。

 

蔡女士指兒子升中後很心散,經常欠功課,成績一落千丈。(鄧栩晴攝)

 

蔡女士的兒子是中一學生。她說疫情期間無法進行分班試和適應課程,加上長期上網課,兒子升中後很心散,經常欠交功課,成績一落千丈。又指兒子長期趴着上網課,坐姿不正影響脊椎。她曾收起兒子的電子產品,引來家庭衝突,促請政府盡快全面復課。長時間待在家中缺乏四肢活動,兒子體重亦有上升,蔡女士指「校服已再買過兩次。」

 

近四成學童每日網課4小時 家長望恢復面授課程

 

工聯會關注兒童長期使用電子產品情況及影響問卷調查發佈會。(鄧栩晴攝)

 

工聯會九龍東團隊於5月3日至5月10日成功收集了849份家長問卷,涉及1158名在學子女。有七成學童現時的上課模式為面授及網上雙軌並行,其中超過半數的學童平均每天花四小時以上使用電子產品學習,有七成受訪家長指子女平均每天花一小時以上用電子產品玩樂。有八成家長認為網上課程對子女的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在學童長期使用電子產品下,有五成受訪者子女出現視力受損,其次為腰背頭受損,精神難以集中及容易暴燥,亦有不少學童出現過重,溝通能力下降等問題。調查亦指出有接近7成家長認為恢復面授課程,開放更多的玩樂場所可以減少子女依賴電子產品的情況。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嶺大研發可重用透明過濾口罩 防霧不反光助聽障人士溝通

大埔連儂牆傷人案內地男判囚6年4個月 法官:使用暴力就要受懲罰